第A06版:深度报道

  创新体制机制

  良好的生态环境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而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关键在于体制机制创新。

  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丽水,生态产品同样存在“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难”的问题。而改革破局,正是在2019年丽水成为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之后。

  2019年5月30日,全国首个村级GEP报告在遂昌县发布。报告显示,2018年遂昌大田村GEP为1.6亿元,其中,水源涵养5152.19万元,气候调节5449.46万元,负氧离子8.44万元。大田村的GEP核算试点,在丽水起着以点带面的作用。在此之后,其他乡镇及村的GEP核算试点迅速推开。经过近两年的探索,丽水GEP核算渐渐从试点走向标准化。随着《丽水市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办法(试行)》的出台,丽水让绿水青山真正有了衡量体系,实现了绿水青山“有价”,这也是全国首个市级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办法。

  紧接着,一系列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以及交易制度体系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发布全国首份《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指南》地方标准,率先探索试行与生态产品质量和价值相挂钩的财政奖补机制,率先建立GDP和GEP双核算、双评估、双考核机制……

  与此同时,一个更宏大的平台也顺势搭建——为了加快GEP核算,丽水依托卫星遥感、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建设了“天眼+地眼+人眼”的立体化、数字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构建了“空、天、地”一体化的生态产品空间信息数据资源库,并依托“花园云”“天眼守望”数字化服务平台建成了GEP核算自动化平台,实现对“绿水青山”的实时监测和价值的动态展示。

  为了精准掌握生态家底、精确核算生态价值,丽水还探索建立了市、县、乡(镇)和村四级核算评估体系,常态化开展GEP核算工作,并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大会上发布。2021年5月,在丽水市域GEP核算的经验基础上,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印发《浙江省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应用试点工作指南(试行)》,正式确立了全省生态产品价值年度核算与发布制度,明确了GEP核算年度报告内容、成果上报与评审流程、对外发布内容等具体要求。

  通过GEP核算摸清家底只是第一步,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有效激励生态文明建设才是最终目的。因此,丰富和完善GEP核算结果的应用体系是关键。在实践探索基础上,丽水进一步拓展GEP进规划、进决策、进交易、进考核、进监测、进项目、进金融、进司法、进生态损害赔偿“九进”应用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丽水还印发了《丽水市瓯江流域县(市、区)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应用的指导意见》,首次将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结果运用于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现补偿标准由水质、水量向流域调节服务价值拓展。

  制度创新为绿水青山“定价”。如今,以开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2.0版为契机,丽水正进一步探索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方略,为全国试点提供更多“丽水经验”。

  厚植生态底色

  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是不断增加生态产品数量和改善生态产品质量的关键基础。经过多年探索,丽水已逐步建立与生态保护修复相关的各种机制,并已形成系统全面的体系建设局面。

  2021年6月,丽水实施浙江省瓯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重点建设5大类60个子项目,总投资55.3亿元。

  一个显著的特点是,瓯江源头区域生态系统被作为整体来谋划,注重子项目关联性,遵循“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的系统理念,从山开始保护,将山、水、林、田、湖各要素串联起来,构建“一轴、两翼、三区、四廊、五场景”的总体生态格局,致力于实现“全要素推进、全要素治理”。

  在推动实施“瓯江山水工程”的进程中,丽水改进了传统工程思维和过度修复方式,将自然理念融入项目设计、实施、监理各环节,形成社会广泛共识。从一线实践和传统智慧中找到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提炼总结形成了《水生态保护修复指南》《生态堰坝建设指引》《农业共生系统导则》《森林生态修复技术导则》等,以导则、指南指引项目实施。

  针对项目地点偏远、数据分散及部门与人员众多导致的监管难、成效评价难、跨部门协作难等问题,丽水推出了瓯江山水工程数字化监管场景。记者了解到,场景建设以数字孪生联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空间、以智能感知网络体系描绘瓯江生态画卷,只要轻点鼠标,湿地滩涂、滨水植物群落等立即以三维立体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眼前,修复项目的景观、风貌、位置和修复状态等情况一目了然。

  在推进一体化保护修复的基础上,丽水将“瓯江山水工程”与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乡村振兴、诗画瓯江等共同富裕建设平台相融合,挖掘生态修复的潜在经济价值,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着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等相关产业,推动生态产品价值的有效转化。

  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按照“一县一融合、一地一特色”的原则对废弃矿山实施除险加固、植被修复,通过“微改造、微干预”,废弃矿山得以活化利用,焕发生机。比如,缙云岩宕在保留原始特征的基础上,对每个石宕进行排险加固,所用材料也根据当地气候特点而因地制宜。其中,9个荒废二十多年的岩宕被改造成天然书吧、天然剧场和展演空间,实现废弃岩宕由“城市裂痕”到“新晋网红打卡点”的美丽蝶变。

  在云和,拥有千年历史的梯田,也正持续释放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越来越多的游客被深厚的农耕文化吸引,乡村青年纷纷返乡创业,民宿、农家乐生意越来越红火,梯田周边187家民宿年营业额均超20万元,原本偏远衰落的古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如今,丽水示范推广“稻鱼共生、林菇共育、茭鸭共生、梯田共生、茶羊共生”五大农业共生系统,推进缙云岩宕、景宁天空之城等废弃矿山的活化蝶变,打通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通道。

  拓展转化路径

  在构建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的进程中,丽水以点带面,加快释放绿水青山间蕴含的价值。

  去年4月,德国肖特医药董事长六年来第二次造访缙云。从肖特医药包装到肖特玻管,再到肖特医药系统浙江工厂二期、三期,从2011年肖特集团与缙云第一次“牵手”起,肖特已三度投资缙云,双方携手走过了13个年头,总额达到2.5亿欧元,而最初吸引肖特的,正是缙云的生态优势。

  “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瞄准自身定位和优势,丽水致力于构建充满魅力和活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让生态产品显现更大价值。

  无独有偶,去年7月,总投资20亿元的科伦药业高端制剂及保健食品项目落户龙泉。这个制造业单体投资大项目,由位居中国医药制造业前三甲的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云南联铭企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投资,既让龙泉大健康医药研发制造业有了头部企业,当地食药同源产业有了链主企业,更为产业换道超车、迭代升级带来了现实机遇和技术支撑。

  对丽水而言,科伦药业并不陌生。这家跻身全球制药公司100强的中国龙头药企,与龙泉牵手已有15年。

  2010年,已经坐上全球“输液之王”宝座的科伦药业,看中龙泉良好的生态、洁净的水源以及优质的营商环境,重组并购了浙江国镜药业有限公司。

  早在2023年,丽水就在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新赛道上大胆布局,聚焦特色药材种植、植物提取制品、保健食品、中药制剂、美妆产品、中医药康养旅游等六个领域,精准强链补链延链,绘制产业新图谱。科伦药业与龙泉的二度牵手,无疑是与丽水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一次“强强联手”。

  丽水“山”系区域公共品牌同样势如破竹:目前,“丽水山耕”公布授权产品956个,“丽水山泉”荣获“优质天然矿泉水产品金奖”,全年销售额4000万元……

  今年,丽水有了新的改革方向:打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2.0升级版。与1.0版不同,2.0版更注重从价值发现到价值实现转变、从生态资源向生态资产转变、从生态品质向经济价值转变。

  记者了解到,今后,丽水将加快构建VEP评估标准,加强应用推广,联动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项目谋划、实施和要素争取,推动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经营开发和市场化变现,形成优质资产包推向市场,全面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5-04-24 1 1 丽水日报 content_398337.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