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宜志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语言生态加速变迁的今天,许多承载着独特文化记忆的语言,正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浙江景宁畲话》的问世,在濒危语言——畲话保护的征程中具有非凡意义。这部系统记录畲话的重要著作,不仅为深入了解畲族语言文化、推动民族语言文化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文本支撑和理论基础,更是一份在语言生态危机时代珍贵的文化见证。
该书作者雷艳萍教授长期从事方言研究,多年来深耕方言调查一线,承担了1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语言学课题,作为畲族儿女,在畲话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本书基于作者所主持的2016年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专项任务“濒危汉语方言调查·浙江景宁畲话”,并入选由曹志耘总主编的《中国濒危语言志》第二辑,该丛书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后,获评2024年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这些荣誉无疑是对其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的高度认可。
《浙江景宁畲话》是对景宁畲话进行综合性描写和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作者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入畲族聚居的村落,采录最真实、最鲜活的语料,历经8年的田野调查与整理才完成本著作。本书语料丰富详实,不仅详尽地记录了景宁畲话语音、词汇、语法,还收录了大量畲族歌谣、谚语、故事等。这些珍贵的语言样本不仅为语言学者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研究素材,也让普通读者得以一窥畲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文化图景。
在研究方法和呈现形式上,本书极具创新性和前瞻性。采用多媒体技术,以EP同步的方式展示真实鲜活的口头语料,读者不仅可以通过文字了解畲话,还能通过扫描二维码直观地感受畲话的语音语调,欣赏原生态畲歌的优美韵律。同时,书中精心配以相关图片展示畲话中的文化词,这些图片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与畲话相关的文化习俗、传统器物等,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可读性和趣味性。这种将传统文字记录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相结合,集声、像、图、文于一体的立体化记录方式,使本书突破了传统方言志的平面维度,形成珍贵的可听、可视、可感的数字档案,对畲话以及畲族文化的保护和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浙江景宁畲话》作为首部全面、系统研究景宁畲话的学术著作,犹如一把钥匙,为我们开启了畲族语言文化的大门。它不仅清晰展现了畲话的独特魅力,其文化价值更在于对濒危语言的抢救性保护,是守护人类文明多样性的重要实践。如今,在现代化进程的冲击下,许多畲族传统村落面临着巨大的变革,畲话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这部著作中被文字定格的语音记忆,将成为新一代畲族青年寻根问祖的文化路标,传承断裂严重的畲话将通过学术研究获得新生,实现学术研究向文化传承的完美转化。所以,无论是对于语言学研究者,还是对民族文化发展感兴趣的普通读者而言,本书都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无愧为畲话研究领域的扛鼎之作。
令人欣喜的是,作者目前正在进行后续研究《景宁畲话词典》,且该项目已入选2025年度国家出版基金拟资助项目名单《浙江方言词典系列》。这意味着畲话研究将进一步深入,畲族语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将迈向新的阶段。相信在雷艳萍等学者的不懈努力下,畲族语言文化研究将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让这颗民族文化的瑰宝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增添绚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