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管丽芬 通讯员 徐江宏 管雯靖)连日来,在莲都区岩泉街道北苑路社区的“北苑茶咖馆”里,某小区一起停车费纠纷经过多次调解,终于得到圆满解决。
“设立‘茶咖馆’的初衷是建立一个平台,将矛盾各方召集在一起,大家围坐品茶,在轻松氛围中表达各自观点,能很好缓和冲突、提升沟通效率。”北苑路社区党委书记徐妙君告诉记者。自“北苑茶咖馆”启动以来,已开展居民纠纷调解近20场,收集治理意见30余条,落地实施服务5场次,服务600余人次。
北苑路社区以茶咖馆为载体,依托基层智治系统和地方画像,搭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社区民警、法律顾问“五方联动”队伍,吸纳党员、群众骨干等“N种力量”进网格的“1+5+N”议事平台。这是岩泉街道创新打造“茶咖议事”的缩影。
近年来,岩泉街道将茶文化与咖啡文化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探索出一条“文明润心、治理暖心”的实践路径。针对群众诉求多元化与治理资源碎片化的矛盾,岩泉街道构建“街道统筹、社区主抓、网格落地”三级实践网络,创新“1+5+N”治理模式。由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牵头,联动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社区民警、法律顾问“五方力量”,吸纳党员、志愿者等多元主体参与,形成需求、供给、认领“三张清单”闭环机制。通过每月“茶咖议事日”收集议题,实现“群众点单、站点派单、团队接单”精准服务。
此外,在破解“毁绿种菜”“停车难”等治理难题时,岩泉街道创新“柔性治理+文明引导”策略。北苑路社区组建“茶香同心”志愿服务队,推行“绿植认养计划”“共享花园公约”,既保留居民种植习惯又提升环境品质。通过将老旧小区改造纳入文明实践工程,岩泉街道完成3个小区综合提升,新增停车位320个,打造“心灵茶语角”“亲子悦读吧”等共享空间。针对“一老一幼”群体,创设“银龄茶艺社”“亲子咖啡学堂”,将反诈宣传、环保教育融入生活场景。同时,该街道还联合丽水市实验学校开展“童眼看社区”“文明小管家”活动,孩子们设计的“宠物便便屋”“彩虹斑马线”等创意方案融入社区设施更新,推动全龄参与治理新常态。
如今,“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美好愿景正在岩泉街道的10个社区逐步实现。“基层治理既要机制赋能,更需文明凝心。”岩泉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茶咖议事”品牌,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