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李杨 朱敏 通讯员 雷晓云 严锦璐)“会上商讨解决方案,会后奔赴现场确定解决办法,这样的效率我们是头回见!”近日,遂昌县龙洋乡龙洋村党总支部书记项梅英在“乡会村开”调研会后感慨。这场由乡党委书记带队下沉至行政村的党委(扩大)会议,通过“会场+现场”联动模式,当场解决好文化礼堂屋顶漏雨等积存问题,成为该乡创新基层治理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龙洋乡党委持续深化“乡会村开”模式,以村庄发展为主题,形成干部群众出卷、乡村两级共同答卷的双向互动模式,进一步打破工作壁垒,构建起“乡镇主导、村级主责、上下联动”的发展共同体,既加强了工作指导,又充分调动了村级自主性。
作为刚完成村规模优化调整的行政村,龙洋乡龙洋村面临着基础设施整合、民生项目统筹等挑战。如何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打造对外展示窗口成为当务之急。
在龙洋村的“乡会村开”调研会上,村两委干部开门见山抛出发展诉求:茶园道路白改黑、文化礼堂修缮、外龙口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改造……针对这些急难愁盼,乡党委班子逐项分析村情、讲解政策、商讨可行性,对政策明确的事项当场作出决策,对需要协调对接县级部门的事项现场列清单,让解决问题的效率显著提升。会议结束后,龙洋乡党委书记方小飞带队直奔地质灾害隐患点,实地踏勘后当场确定应急处置方案。
为确保发展难题事事有落实、村级诉求件件有回音,龙洋乡在实践中总结形成了“问题收集—分级处置—跟踪督办”的闭环落实机制,即简单问题现场交办、复杂问题列入重点清单、共性难题上升为制度性解决方案。
“把‘诊室’搬到田间地头,既破除信息壁垒,更激活村级治理内生动力。”方小飞介绍,机制创新带来三重转变:决策环节从层层上报转为“一线直达”,资源调配从“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干部角色从“问题转交员”变身“解题牵头人”。
自“乡会村开”实施以来,龙洋乡已累计化解村级存量问题47件,推动15个民生项目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