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丽水声音

让更多专家为乡村“画龙点睛”

  王秋蕊

  前不久,建筑师刘家琨问鼎全球建筑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建筑奖,建筑师徐甜甜成为首位斩获沃尔夫艺术类奖项的中国人,随着这两位世界级建筑大师的声名鹊起,由他们操刀打造的丽水乡村案例和样本也风靡火爆,成为乡村旅游打卡热点目的地。这证明了丽水乡村振兴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同时启示我们,只有尊重乡村文化的内在规律,以创新思维激活乡村文化基因,讲好新时代乡村故事,方能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发展。

  丽水被誉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后的江南秘境”,传统村落、古建筑、民族村寨、文物古迹、农业遗迹等乡村文化遗产星罗密布,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民俗活动、饮食文化等非遗文化丰富多彩,此外还有底蕴深厚的红色文化。虽然部分村庄因艺术乡建已成功出圈,但仍有很多乡村“藏在深山人未识”,这些村落不妨借鉴成功经验,让沉睡的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激活乡村文化基因,应因地制宜。无论是徐甜甜以“建筑针灸”的理念设计了缙云岩宕、松阳石门廊桥、红糖工坊等公共建筑作品;还是刘家琨以“新旧并置,原真表达”的手法打造了文里·松阳三庙文化交流中心,其设计都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另起锅灶,而都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保护乡村自然生态、尊重乡村生产生活方式、传承乡村特色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的,作品与当地文化血脉相连、气韵相通。丽水每个村庄都拥有独一无二的形象和精神气质,激活乡村文化基因,不能简单复制和盲目创新,而应以现代思维重新诠释传统,让改造与创新既顺应自然肌理,又接续历史文脉,更融入村民生活的烟火气。

  激活乡村文化基因,创意是关键。横跨松阳两村的石门廊桥,以轻盈的木结构重新连接乡村记忆;横坑村的竹林剧场,用天然竹子围合成非遗演出大舞台;缙云岩宕一处化身为天然剧场,一处成为“刀刻斧凿的天然书吧”……知名建筑师的精彩创意和匠心独运,成就了令人惊叹的乡村改造成功范例。事实证明,真正的创意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建立在对地方文化深刻理解基础上的智慧转化。既不能忽视乡村特色,生搬硬套城市文化项目;也不能过度商业化,盲目开发网红景点。好的创意,须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平衡点,既保持乡土文化的本真,又赋予现代生活的活力,将乡村文化与现代文明要素、农村农民需求等结合起来,不断赋予乡村文化新的表现形式、时代内涵。

  激活乡村文化基因,须借助专业力量。无论是松阳的“拯救老屋行动”,还是缙云的“石窟资源保护开发”,顶尖专家和优秀创意人才的加持至关重要。在全市“双招双引”工作如火如荼之际,各地各部门也可以将乡村发展人才的招引作为重点,从人才落户政策、项目包装推介等方面发力,引入更多“刘家琨”“徐甜甜”们进村入乡,为丽水乡村振兴“画龙点睛”。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5-04-15 1 1 丽水日报 content_397694.html 1 3 让更多专家为乡村“画龙点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