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50亩“闲田”148天的增收实验

  本报记者 邓其锋

  通讯员 王海军 应鑫蕾

  在人均耕地只有0.34亩的浙江,农民“土里刨金”的探索从未停止。

  春耕时节,遂昌县北界镇王坞村的田野上分外繁忙。村西两山间、溪水边的一溜50亩田地,开始翻土、施肥、平地,准备杂交籼稻制种。它在冬闲期间轮作种植羊肚菌,承担了148天增收实验的使命。

  如今,羊肚菌鲜菇抢“鲜”上市,换来了活钱;部分烘成了干菇,待价而沽。昨日,遂昌菌临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记录显示:在这50亩田地上种植羊肚菌,亩均物化成本、人工成本投入12500元,亩均销售50050元,亩均产出效益37550元,串起农业公司、村集体、乡村合伙人、农户的增收共富链。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教授李新培全程参与了增收实验。在他看来,“闲田”生金,北界稻种—羊肚菌轮作做到了“鱼与熊掌兼得”,让人看到稻香千里、菌富百户的愿景。

  北界这次50亩闲田上的实验,藏着什么样的增收秘诀?

  “闲”与“忙”,农田何以生金

  王坞村这50亩田地,是一块溪水流淌冲刷出的高标准农田。因土肥、水足、离村近,它被视为苏村源田野上的“明星田”。在这片田地上,曾经种过水稻、育过香菇、栽过果树,农民们也享受到丰产的回赠。

  “非粮化”整治后,这50亩良田主要用于杂交籼稻制种,每年有6个多月最为忙碌。从4月到10月,农民在此种植、收获,每亩田能收入5000多元。制种完成后,从当年11月到次年3月,这片田地闲了下来,常有杂草伴随“冬眠”。

  “闲田怎么忙”,成了“果韵蔬香、幸福北界”的一道新课题;“增收怎么干”,成为遂昌“金色共富发展轴”上的新追求。增收实验便是在一次次追问和摸索中展开的。

  去年3月,全省菌类种植培育信息群的聊天消息,吸引了北界镇的关注。曾多年在重庆开发种植羊肚菌的文勇,当年在绍兴成功培育羊肚菌,产量和收益均创新高。次月,在遂昌食用菌专家引荐下,北界镇与文勇搭上了桥、对上了眼。

  “我们多次到王坞村实地考察。”文勇说,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检测了水、土壤,也分析了历年气候、温度、湿度等数据,结论是这个小气候区域适宜发展菌类产业。

  闲田一下子忙了起来,焕发出不一样的生机。深翻三次土壤、除草、去除石块、撒草木灰、搭建大棚……去年11月30日,2万斤菌种投放进王坞村羊肚菌基地。精细种植有了高产出,今年2月起,王坞村50亩基地产出羊肚菌,陆续销往云南、四川、上海、成都、广东等地。从去年10月24日到今年3月20日,由种到收增收实验持续了148天。

  “长势不错,亩产近1000斤。”文勇介绍,剔除成本后公司收益100多万元。按照成本支出,支付农民工资22.5万元,村集体与合伙人共享2.5万元土地流转金。

  “当前,在山区利用季节性闲田高效促增收的方法并不多。”北界镇党委书记林卫锋说,选择种植高收益的羊肚菌,搭建起“公司主导、村集体配合、农户参与”模式,更有利于集约化、规模化、市场化实施增收实验。

  “收”与“分”,成果怎样落袋

  站在田埂上,遥望远处,青山耸翠,田地里,农民们在劳作,偶尔传出三两声笑语。脚下的土地里,零星散落着哺育过羊肚菌的营养包,见证着这片田地上增收实验的收获。

  王坞村村民王仙荣是庄稼地里的“老把式”。在增收实验里,王仙荣领上了工资,多了“闲田带来的额外收入”。

  “收入多少?”面对记者提问,王仙荣算起了账:在羊肚菌基地搭大棚钢架,每天收入240元,干了18天;后来干了散菌种、运营养包的活,每天收入200元,干了10天,28天挣了6320元。

  (下转第三版)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5-04-13 1 1 丽水日报 content_397544.html 1 3 50亩“闲田”148天的增收实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