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李杨 朱敏 通讯员 雷晓云)春光无限好,企业生产忙。昨日,在浙江翱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化车间,信息中心主任张晓峰轻点鼠标调取“数字大脑”数据:设备运行、订单进度、能耗指标实时跳动,异常数据自动预警。“通过PLC直连实现人机物互联,产品合格率从96%跃升至99%,员工精简15%的同时产能提升10%。”张晓峰展示的这组数据,正是遂昌县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改革的生动注脚。
作为多元化制造企业,翱力新材的转型之路印证了“数字赋能”的强大动能。自2020年启动智能化改造以来,该企业完成母厂80%生产设备直连,构建起覆盖生产全流程的数字化管理系统。
这种“换线加芯”的改造模式,在遂昌制造业已成燎原之势。当地以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为引领,构建“技术改造+数字赋能”双轮驱动体系,通过政策引导推动设备智能化、生产透明化、管理精细化。
在惠康药业溶液剂车间,自动化生产线正以超高的稳定性分装药品,近300万支开塞露即将发往全国。这家参与制定国家药典标准的企业,去年投入200万元重构仓储管理系统,实现报表自动生成、库存实时监控。
“首轮改造让生产速度提升15%,目前订单已排至三季度。”生产部副部长叶晨宇透露,企业正启动第二轮数字化升级,目标将生产效率再提升10%。
车间外,工企科技工程师团队正在调试新一代数字化方案。总经理席远洋表示:“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重构,我们正打通生产、仓储、物流全环节数字化链路,预计5月底实现全流程贯通。”
遂昌县经济商务局负责人介绍,当地通过“政策包+服务包”组合拳,以及借助与南湖结对的契机,正推动越来越多的规上企业完成深度数字化改造。
从“机器换人”到“数据赋智”,这座浙西南山城正以数字化改革为引擎,书写山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