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深度报道

青春齿轮转动工业革新

  本报记者 刘淑芳 汪峰立

  “80后”企业家李斌胜自主研发EHA精密液控技术,实现高端锯床进口替代;“90后”“技术控”女孩林姚辰携团队突破了航空航天高端金属导管塑性成形技术领域多项行业的共性难题,为中国航空航天事业添砖加瓦;海外求学归来的钭俊龙率领20名工程师团队,围绕电机控制、重心调节等核心技术模块,成功申请了200余项专利……这群缙云新生代企业家,用技术创新重构了人们对传统制造业的想象。

  当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进入深水区,那些曾不被看好的“父辈车间”逐渐成为他们施展拳脚的试验场。在缙云这片工业沃土,年轻人将云计算、人工智能注入传统生产流程,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化学反应。浙江晨龙锯床股份有限公司里,一台台搭载新一代AI智能控制系统的GS5380数控带锯床正在装车出货,这些安装了“智慧大脑”的新产品可以根据设定的材料自动匹配锯切参数、智能调节运行速度,其锯切效率比普通锯切设备提升了一倍。浙江锯力煌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全球金属锯床龙头企业——德国MEBA公司合作,采用制造汽车的理念生产锯床,使钣金焊接件实现100%机械激光焊接,打造了全新系列产品,实现了中国向德国出口锯床“零”的突破。这些创新是青年企业家在车间和实验室中不断提升的实践智慧,他们用算法优化刀具路径,用数字孪生技术预演设备寿命,把父辈口中的“差不多就行”变成了屏幕上的精确到微秒的工艺参数。

  当然,工业创新的深层次竞争,其核心本质在于人才生态的较量。近年来,缙云所构建的创新生态环境,已逐渐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技术向心力”。一些拥有海外工程技术背景的青年才俊,毅然选择深耕县域经济;部分领军企业携手高校,共同设立联合实验室,直接将博士工作站嵌入生产线旁;更有别具一格的“周末科学家”现象涌现——来自上海、杭州的科研精英们,周五下班后搭乘高铁至此,利用周末时间开展研究,周日则满载实验数据返回。这种打破地域界限的人才流动,让山城的制造业基因嫁接上最前沿的科技枝条。

  这或许正是工业文明传承最动人的方式,让每个时代的青年都能在车刀与芯片的碰撞中,找到属于他们的创新坐标。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5-03-20 1 1 丽水日报 content_396147.html 1 3 青春齿轮转动工业革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