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丽水声音

“电商专供”不能变“电商专坑”

  姚一欣

  从卷纸尺寸缩水到洗衣液浓度降低,再到家电产品的型号差异……“电商专供”商品的质量“缩水”问题,正逐渐发展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长期以来,部分消费品的货源线上线下难统一,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也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秩序,与消费升级的大趋势背道而驰。

  所谓的“低价”实际名不副实。线上渠道具备运营成本低、快速便捷等特点,结合电商平台不定期开展的各类促销活动,使得电商专供产品具备更高性价比。然而部分商家为了在价格竞争中占据优势,开始在产品规格、用料、工艺等方面做文章。诸如卷纸“瘦身”、羽绒服充绒“虚胖”、洗衣液兑水等事件屡见不鲜,当企业将“电商专供”异化为质量分级的手段,所谓的消费选择权已沦为伪命题——消费者以为自己是在“低价”与“正价”间选择,实则是在“完整版”与“阉割版”中被迫妥协。

  长远来看,有些“电商专供”变“电商专坑”,损害品牌信誉和消费者信任。电商平台打造的“比价系统”虽然短期内能够提升销量,却也在逐渐侵蚀电商产业诚信的根基。商家不再比拼产品质量,转而竞争如何用更低的显性价格参数吸引点击量。当消费者经过一番对比,误认为用“全网最低价”买到了品牌商品,拿到快递却发现存在“缺斤少两”“货不对板”“质量不一”等问题,他们不仅会对单一品牌产生质疑,更会动摇对电商渠道的整体信任,这种信任流失将行业拖入“低价陷阱”与“质量危机”的双重困局。

  支持销售渠道多样化,但商品质量标准必须统一。建立数字时代的质量治理体系,可以从几方面着力:首先推行“全渠道强制披露”制度。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销售,同品类商品应该遵循相同的质量标准。对于确实存在差异的“专供”商品,要求企业明确标注线上线下商品的关键差异参数;其次,建立动态质量数据库,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产品溯源信息透明化;最后建立消费者反馈机制,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回应消费者诉求和关切,通过消费者评价、投诉等反馈机制,对商品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唯有将监管颗粒度细化到电商交易的每个环节,才能真正实现“线上线下同质同权”。

  当“电商专供”从渠道策略异化为质量歧视时,损害的不仅是消费者权益,还有数字经济的未来根基。监管的利剑需要斩断“灰色操作”的空间,企业的天平应当向质量价值倾斜,而消费者的选择将重塑市场规则。唯有让“专供”回归服务创新的本质,而非成为降质牟利的遮羞布,电商经济才能真正承载起“消费升级”的时代使命。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5-03-18 1 1 丽水日报 content_396011.html 1 3 “电商专供”不能变“电商专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