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活化建筑 “潮”起丽水

——专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设计实践教授、建筑师徐甜甜

  本报记者 曾翠

  2025年度沃尔夫奖近日揭晓,中国建筑师徐甜甜凭借“对中国乡村经济、社会与文化的杰出贡献”斩获建筑学奖,成为首位获得沃尔夫艺术类奖项的中国人。3月15日,徐甜甜在接受本报记者的电话专访中表示,这不只是对她个人的褒奖,更是对丽水十多年来在艺术乡建和乡村振兴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的肯定。

  乡村呼唤“针灸”

  在建筑圈,徐甜甜是独树一帜的存在,在中国城市化浪潮汹涌推进时,她将目光投向被边缘化的乡村。她提出“建筑针灸”理念,从2014年开始与团队在丽水完成了多项公共项目,包括松阳县的红糖工坊、竹林剧场、石门廊桥、石仓契约博物馆、豆腐工坊,缙云县的仙都岩宕生态活化利用等。

  时至今日,徐甜甜仍然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到松阳的情形,“那是2014年1月,下着小雨。我深深地被江南这个小县城本真的乡土风貌吸引,我们到的每一个村庄都有各自的生态禀赋和独特的历史文脉,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都是因此而自然产生的。我们希望通过小尺度、精准化的最小介入激活乡村内生动力。”徐甜甜说,事实上,“建筑针灸”正是丽水一直在深入践行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此次沃尔夫奖建筑评审委员会评价徐甜甜的建筑中也提到了这一点:“通过‘建筑针灸’工作策略,摈弃大规模的过度干预,精准介入,整合当地材料和建筑技术,优先考虑集体性和公共空间,推动了以融合性和可持续性为核心的乡村转型。”

  以松阳县望松街道王村村的王景纪念馆为例。不同于大城市的摩登建筑,王景纪念馆采用线性的建筑布局和当地特色的夯土墙打造,使得它更好地融入到乡村肌理中,并将王景一生的17个节点和建筑结构转角叠加形成纪念角。如今,王景纪念馆不仅是当地村民缅怀先祖之地,更成为游客的网红打卡点。

  建筑“整活”乡村

  一个好建筑能为乡村带来什么?

  徐甜甜说,建筑要做历史文化的承载者、讲解者,连接过去和未来。利用当代建筑激发村民的文化认同,从而让乡村建立新自信,带动经济发展,这是让人们留在农村,甚至吸引离开的人返乡的重要因素。

  松阳县樟溪乡兴村村种植甘蔗、熬制红糖的历史已超百年。红糖工坊根据市场的需求、乡村匠人的生产要求等设计建造,由加工区和体验区组成,南面可欣赏田园风光,北面可体验树林景观,外部廊道将内外场景融合。在徐甜甜看来,红糖工坊的出现正是再现了兴村熬制红糖这项古法技艺的生产场景,不仅改善了生产者的生产环境,生产场景本身也是生产活动、乡村生活、田园诗意叠加的文化图景,成为文旅市场中的优质产品。

  如今,松阳红糖每公斤单价从16元提高到50元。近年来,前来参观的游客达10万人次,红糖工坊带动村集体年均增收10万元,带动当地村民年均增收200余万元。

  松阳大东坝镇蔡宅村豆腐工坊同样有一整条生产链,原材料购买、泡豆腐加工、包装销售等“一坊式”运作,泡豆腐零售价从原先每公斤20元涨到36元,销售额达180万元。此外,豆腐工坊还成为了研学基地。(下转第七版)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5-03-17 ——专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设计实践教授、建筑师徐甜甜 1 1 丽水日报 content_395908.html 1 3 活化建筑 “潮”起丽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