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丽芳 孙佳
近20年来,丽水深刻把握“八八战略”所蕴含的“把优势转化为胜势”的理念,深入推进了一系列“变生态最大优势为发展胜势”的变革性实践,加快从“生态保护向价值转化跃迁”,既守住了绿水青山,又做大了“金山银山”。
“护绿”为本,实现天生丽质向治理提质转变
如今,全市上下对绿色发展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根植丽水大地,融入全体干部群众的血液,成为大家的共同意愿和行动自觉。
早在2000年丽水撤地设市时,丽水市委、市政府就提出了“生态立市,绿色兴市”的发展战略。2008年,丽水在全国率先发布第一个地级市《生态文明建设纲要》,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20多年来,丽水始终坚持用顶格的生态标准、严格的生态管理、科学的生态补偿来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不断跃升,全面实施红线管控,全域实施“区域能评、环评+区块能耗、环境标准”制度,制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严控“两高”行业进入。以数字化支撑,丽水开发建设“天眼守望”助力“两山”转化综合智治应用,依托卫星遥感、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建立了“天眼+地眼+人眼”全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和“空、天、地”一体化的生态产品信息数据资源库。2024年,丽水水、空气环境质量分别排名全国第四、第九。
“点绿”成金,实现生态颜值向经济价值转变
近年来,丽水锚定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索发展生态经济,深入推进“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内涵建设,构建形成了具有丽水特色的“5+5”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即五大富民强市支柱产业和五大生态工业主导产业。在发展五大富民强市支柱产业上,丽水探索以打造区域公用品牌牵引生态产业发展的创新路径,打响了“山”字系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在《中国品牌》杂志社发布的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上位列首位,其生态农产品年销售额连续3年超百亿、平均溢价率超30%;“丽水山居”被中国旅游协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服务”·旅游产品创新大会列为全国八大重点案例之一;“丽水山景”于2022年12月被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为第三批浙江省文化和旅游促进共同富裕最佳实践案例;“丽水山泉”经过3年多开发运营,已成功推出高端瓶装水、桶装泡茶水等系列产品,成为亚运会国宴用水。在壮大五大生态工业主导产业上,丽水已培育形成5个规上产值超100亿元、5个超50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丽水开发区短短三年时间“无中生有”培育形成全省第二条组链成群的特色半导体全产业链,创造了生态功能地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丽水速度”。
“革绿”出新,实现产品直供到模式创供转变
自2006年试水林权改革以来,丽水坚持改革开路,先行先试实施了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一系列重大改革。2019年以来,丽水承担并高质量完成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国家试点,取得了一系列丰富的成果和经验,进一步巩固了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领跑优势。近年来,丽水不断建立完善体制机制,不断破解“绿水青山”可量化、可交易、可转化的难题,建立科学合理可操作的价值核算评估机制,开展市、县、乡(镇)、村四级GEP(生态产品总值)核算并发布核算结果;探索试行与生态产品质量和价值相挂钩的财政奖补机制,建立基于GEP核算成果应用机制,建立GDP和GEP双考核机制,制定《丽水市GEP综合考评办法》,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专项审计;创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金融服务体系,推出与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相挂钩的“生态贷”“GEP贷”等金融产品,实现GEP可质押、可变现、可融资。2022年8月,生态环境部等8部委批准丽水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目前,丽水正在创建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示范区,集成推进中国碳中和先行区、首批全国林业碳汇试点等,争取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引领区建设、全国气候投融资试点、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等重点工作领域取得新成效,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打造更多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丽水方案”。
(作者单位:莲都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