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瓯江特刊

“幸福坊”里幸福多

  ■本报记者 兰伟香 通讯员 程鹏鹏 文/图

  贴一贴,捏一捏……一个“娃娃家” 的小部件就完成了。穿一穿,拉一拉,一根钓鱼竿的绳子就穿好了。89岁的柳大爷说,这里工作简单,时间自由,每天做工几个小时,就有三十多元收入。更重要的是这里有熟人、有伙伴,干起来很有劲,也很充实、开心。

  这是日前记者在云和县白龙山街道(大坪)“长者益智幸福坊”(以下简称“幸福坊”)里看到的一幕。一群老人围坐在长桌边,乐呵呵地干着益智木玩来料加工的活。

  云和县户籍人口11.42万人,80%集中在县城,自“小县大城”战略实施以来,云和乡镇人口逐渐向县城转移,全县2.5万名老年人中,留守在山区的有3300多人。“幸福坊”是云和关心关爱山区留守老人的“新举措”,主要设在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内,为老人提供公益服务,留守老年人可以每天进行益智、娱乐活动,不仅有了一个聊天、下棋、健身跳舞的休闲娱乐场所,也可以参与益智木玩来料加工获取报酬,还可以在“幸福坊”里住宿。

  这些留守老人,大多是孤寡老人,年纪60岁以上。进入到“幸福坊”,他们觉得生活有了阳光,对每一天都有了新的期盼,用他们的话说,“这里能吃好,住好,还能娱乐和赚钱,真是太幸福了!”

  八旬老人月挣一千多

  动手动脑充实又乐呵

  89岁的柳乃丰年轻时当过兵,30多岁时失去了老伴,一个人将儿子抚养成人。如今,儿子孙子白天都去上班了,他一个人在家不免心生孤独,得知白龙山街道大坪“长者益智幸福坊”对外开放后,他便把这里当成了自己家。

  “以前,一个人觉得无聊,只好在村里转转。自从来到‘幸福坊’,和老人们一起看看电视,跳跳舞,做做工,中饭,晚饭都在这里吃,心情特别好。”一扯一撕一提,他撕开纸质胶带,整齐地贴在一个个奶瓶状木制玩具的表面。“你看,对准这根线,把胶带水平贴好,两端捏紧就好了!”柳大爷动作娴熟,毫不马虎。

  贴胶带、做包装、串珠子、拼装积木……一天能收入30多元,一月净增收1000多元,柳大爷的日常花销足够了。他觉得自己在这里有“上班”的感觉, 每天出门要穿上体面的衣服,走路都带劲。和一群老人一起拉家常,说说心里话,有人陪伴,不会产生孤独感,精神状态都明显提升了。

  84岁的张邦增,他的妻子前几年过世了,孩子们都在县城工作,于是他成了村里的留守老人。“村里很多人都在县城里做玩具,可是我年纪大了,干不了什么活,没想到现在的‘幸福坊’,把玩具加工厂搬到了家门口,我们老人家也能做点事,很开心。”

  每加工半小时,工作人员就引领老人们娱乐活动半小时,集体休息,确保劳逸结合,老人们在这里动手又动脑。“第一节上肢运动,齐步走,直臂绕环、伸展下摆、双拉臂………”老人们踏着广场舞音乐的节奏,跳起了佳木斯快乐舞步健身操,动作标准而熟练,时不时发出“呵呵”的笑声。

  在“传统织布机”上将梭子来回穿梭,一拉一拨,一排毛线各就各位就织好了;“花型编织器”上绕一绕,顺时针绕一次,数一数第三根线放到空槽位置拉一拉,一根带子的一段就编织好了……这些益智小手工让老人们“玩”得不亦乐乎。

  “可别小看这个项目,它不仅能让老人手脚活动起来,也能激发老人的大脑思维,防止老年痴呆。老人一有空就可以来到这里做做活,对他们来说是个好去处。”负责人何爱丽说,“幸福坊”建成以来,为了保证货源稳定,“幸福坊”与云和县的来料加工经纪人建立了合作关系,经纪人会定期将材料配送到“幸福坊”。

  异地搬迁圆安居梦

  下山脱贫享温暖

  严蓝友今年68岁,是大坪农民异地搬迁安置小区的清洁工,有一笔稳定的收入。

  严蓝友的老家,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生活条件艰苦。再加之山区信息闭塞,缺少致富门路,村民们收入普遍低微。

  2011年,云和县启动大坪农民异地搬迁安置小区建设项目。下山脱贫政策的春风吹进大山后,早年丧偶的严蓝友一个人带着一双儿女乘着下山脱贫转移的“东风”,从海拔700多米高的雾溪畲族乡水竹垟自然村搬进了农民异地搬迁安置小区,圆了“安居梦”。

  在查看了“幸福坊”各项周到的服务后,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在这里吃中饭、晚饭,融入到这个大家庭中。

  “一个人回家烧饭费时费力,年纪大了电插起来烧饭常常还忘记了拔,饭菜烧少了很麻烦,烧多了吃不了,倒掉又觉得可惜,不倒掉,就天天吃现成,对身体很不好。来这里吃饭省心省力,每顿只需要花2块钱,就可以吃到两素一荤一汤,像红烧肉、肉丸、紫菜汤,干净、卫生、新鲜,还有营养嘞!”严蓝友高兴而又满足,逢人就夸,“菜很好吃呢,饭很软,很适合老人吃。我手一洗,热菜热饭就端上来了;吃完了,我碗筷一放,就可以走人干活去了。”

  因为工作的特殊性,严蓝友雨天经常一身泥水,他小心翼翼的用布擦了又擦,生怕把“幸福坊”里的地弄湿了、弄脏了。工作人员总是热情地招呼他,“没事没事,我们来打扫就可以了,你衣服脏了我们替你洗吧!”,有几次,他工作耽误了几分钟没来,其他的老人们就会惦记起他,“蓝友还没有来哦。”厨师就会给他备好一份饭菜暖在锅里,等他来了再给他送上。严蓝友虽不是本地人,进入到“幸福坊”,生活习惯转变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倍感“家人”的亲切,他的心里暖暖的。

  在厨房边的墙上,记者看到了一周的菜谱,肉末炖蛋,红烧鸭肉、冬瓜虾仁汤、油焖青菜……每天不同样,荤素搭配得当,负责人江莲娟介绍,每天她都亲自到超市买最新鲜的菜,每半个月就会换一张菜谱,满足老人们的胃口,让他们吃得安心,吃得健康。

  除现场供餐外,“幸福坊”还为周边自理能力较差或不方便过来吃饭的老人免费送餐。此外,“幸福坊”还为老人提供看病、理发、住宿等贴心服务:通过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签约合作,建立了老年人数据库,对老人健康情况建档立册,乡卫生院的医生会定期上门为老人量血压、测体温、做视力检查,提供日常诊疗护理服务等;理发店会定期上门为老人理发;同时开放了床位,为老人提供午间休憩、夜间住宿场所。

  老弱病残有保障

  “幸福坊”里幸福多

  陈伟林是“幸福坊”里的特殊客人,每天她和她23岁的女儿叶文慧一起来“做工”,母女俩均为精神残疾。在这里的每一天,她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早上8点,母女俩准点来到“幸福坊”。“以前,她们母女俩在家,一不顺心就会发脾气,使小性子。自从来了‘幸福坊’,心情愉悦了,性格开朗了很多。”工作人员每天都鼓励她们,一点点进步就表扬她们,母女俩每天的生活变得有规律了。

  陈伟林的丈夫为了养家糊口,上午在县城当清洁工,下午在自家的“廉价理发店”上班,每理一个头收8元钱。以前,他将女儿白天委托给孩子的外公外婆照看,自己带着妻子去县城扫地。“怕她走丢了,没办法啊,只好带着她,走到哪里带到哪里。”陈伟林的丈夫很无奈。

  在残联的帮助下,母女俩一起到“幸福坊”里做来料加工。“这样一来,母女俩的安全有着落了,还享受免费吃饭,一个月额外增加了几百元的收入,家人也不用担心她们的安全问题了。”负责人何爱丽介绍道。来这里的残疾人有的是听力障碍,有的是视力障碍,有的腿脚不便,“幸福坊”的一楼设置了专门的“残疾人工作间”,配备有专门的轮椅等。门口设有无障碍车位,方便残疾人停车。房间设置了专供床位,采用医院的护理床。还安装了残疾人专用厕所,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残疾人的日子在“幸福坊”里越过越幸福。

  截至目前,云和全县累计建成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3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08家,在白龙山街道、元和街道等乡镇(街道)建成“幸福坊”12家,有效覆盖山区留守老人1500余人。

  让留守老人同享小康生活,云和“幸福坊”的有益探索为老百姓带来了融融暖意。“我们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立‘幸福坊’,以老人开心和满意为出发点,初衷就是让老人生活得更加美好,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云和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云和县将在所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立“幸福坊”,实现全覆盖,推动为老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1-12-31 1 1 丽水日报 content_295947.html 1 3 “幸福坊”里幸福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