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深度

  地处偏远、产业单一、经济薄弱……这些词语,曾是丽水无数高山远村难以摆脱的“落后标签”。

  发展的窘境,迫使大量青壮年农民离开山门外出打拼,不计其数的“空心村”也随之产生。

  随着乡村振兴的澎湃春潮奔涌而来,如何汇聚丽水乡贤能人之力,从传统农耕文明中找出破解发展困局的“药方”,为长期“失血”的乡村注入活力因子,成为亟待攻克的时代课题。

  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兴盛,更是精神的振兴、文明的复兴。近年来,丽水不断强化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并有针对性地引导乡贤能人投身乡村振兴。

  昔日“离巢觅食雀”,如今成了“归巢金凤凰”,他们有资源、有见识、有财富、有素养、有口碑,成为重构乡村文化和秩序的关键力量,为乡土文明与现代社会开辟了相处之道,有效聚拢了散落在绿水青山间的希望之光。

  让乡村兴起来

  安溪村位于云和县城南群山中,这里山高沟深,盛产毛竹,宛若被千亩竹林环抱的一座孤岛。过去,囿于交通、地理劣势,当地难以发展致富产业,年轻人纷纷外出打拼,村庄逐渐凋敝。

  村民廖水成也曾外出创业,但眼见村子日渐衰落,千亩竹林无人看管,他感到若有所失,“谁不想在家乡过上好日子?现在家乡需要我,我得回去试试。”

  彼时,在云和,在丽水,有着一大批如廖水成一样希望家乡重现繁荣的村民,他们“不愿将就”的心态,悄然改变着一个个村庄的发展轨迹。安溪村的改变发生在2008年,这一年,廖水成成立了翠园竹木专业合作社,从毛竹竹林结构调整、低产林改造着手,带领村民增收致富。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安溪村的竹林经济收入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亩均收入从200元增加到了1000元。

  2014年,一次偶然机会,廖水成发现竹林里生长着许多野生黄精——一种价格不菲的中药材。他当即意识到,发展致富产业的机会来了。此后,安溪村打开了“青山掘金”的新路子。据估算,竹林里套种多花黄精,每亩能为村民增收2000-3000元。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在外创业的乡土人才带着技术回到了家乡,带动家乡产业发展。毛月旺是龙泉市硕丰蔬菜专业合作社社长,从1993年起一直在温州从事蔬菜生产、销售,2008年回到家乡龙泉龙南乡,建起了高山蔬菜示范基地,推广避雨栽培、嫁接苗、肥水同灌、物理杀虫等高效栽培技术,带动了龙泉高山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从2009年起,毛月旺还担任龙泉市蔬菜产业农技员,跑遍了市内大大小小的蔬菜基地,在田间地头指导广大菜农掌握科学种植技术、及时防治病虫害,有效提高经济效益。

  在丽水各乡村,涌现出越来越多像廖水成、毛月旺这样的新时代农民,他们怀着振兴乡村的满腔热忱,积极主动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遂昌县青苗中草药专业合作社法人傅长泳也是其中一员,他从2009年起在金竹镇梭溪塘岭村种植三叶青、黄精、白芨、灵芝等中药材,三年后小有所成的他没有安于现状,而是成立了青苗合作社,发动周边村民投身中草药种植业。2015年,傅长泳领衔成立的“药王谷”基地正式成立,成为浙江省最大的三叶青种植基地。

  “三叶青是遂昌本地的传统药材,在傅长泳的带动下,全县的三叶青种植面积扩大到了2200亩。”据遂昌县农业局总农艺师朱金星介绍,2019年,已成为农民“致富草”的遂昌三叶青,还获得了农业农村部的农产品地理标志。

  让乡村富起来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在龙泉,毛月旺被蔬菜种植户尊称为“毛大师”,在他的带领下,许多村庄、乡镇兴起了高山蔬菜的规模化种植。

  城北乡金黄鹤村有着较长的蔬菜种植历史,但一直以零散户为主,种植技术、管理能力都跟不上市场需求,经济效益低的问题长期困扰着当地农户。

  “毛大师来我们村了解情况后认为,要提高蔬菜经济效益,就要联合其他农户一起种,实现集约化管理,他还主动提供茄子幼苗和技术支持。”2017年,金黄鹤村返乡青年毛火林正为是否从事蔬菜种植而犹豫不决,毛月旺的建议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

  有了专业指导,毛火林从乡亲手中承租了30亩地,大规模种植茄子,次年便获得了不错的收成。今年,金黄鹤村的茄子种植户已有40户,其中一半以上的农户种植面积超过20亩,亩均年收入超过8000元。不仅如此,这些农户还自发组建了微信交流群,即时分享种植心得、病虫害防治经验等。

  “山上的树木根连着根,乡村振兴的路上心连着心。”几年前竹林撂荒、无人问津的安溪村,如今山林间道路宽敞,竹林里杂草尽除。为了帮助周边农户发展林下经济、共同致富,廖水成在种植基地里建起了专家工作室、村民培训教室以及黄精质量检测室等,免费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

  安溪村村民吴仁友是从中获益的村民之一。2017年,吴仁友回到安溪村重新经营竹林,并在自家13亩林地里套种了多花黄精。这些年,依靠经营竹林,吴仁友的腰包也鼓了起来,去年,他住进了装修一新的房子。

  在遂昌,傅长泳也正发挥着乡村振兴“领头雁”的积极作用。眼看着傅长泳的三叶青种植基地越建越大,周边村民纷纷上门取经,作为产业带头人,傅长泳不仅无偿共享三叶青种植技术,还将培育的种苗低价或免费提供给种植户。

  “2018年,我们申请了社会化服务项目,政府补助一部分,我们自筹一部分,对有意向种植三叶青的低收入农户进行帮扶,不仅免费赠送苗木、种植袋,及时开展技术指导,还签订了兜底回收协议,解决农户的销路之忧。”据傅长泳介绍,三叶青还成为了当地的精准扶贫产业,从2019年起,他就承担起了“扶贫三叶青”的托管工作。

  “三叶青的生长周期四年,亩产量约400公斤,按每公斤300元的收购价计算,亩产值约12万元,刨去每亩成本5万元,净收入有7万元。”站在三叶青大棚里,傅长泳一边清理杂草,一边向记者算起了收入账。

  让乡村火起来

  傅长泳所在的梭溪塘岭村,如今已是一派热闹景象。来自全市各地的游客在村里的革命遗址回溯历史、重温红色岁月,或在“药王谷”近距离接触各类中草药,体验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项目。

  “‘药王谷’每年能接待游客2万人次,在这里,游客可以学到丰富的中草药知识。我计划把‘药王谷’打造成丽水农旅融合的知名点位,同时借此契机让遂昌三叶青品牌更加响亮。”傅长泳说。

  记者了解到,“药王谷”的工作人员,都来自梭溪塘岭村和周边村庄。家里的农活忙完了,他们就会来“药王谷”帮忙,最忙碌的时节,员工能达到70人,每年单是工资支出,就超过200万元。

  60岁的唐家育,便是在“药王谷”脱贫致富的典型。“岁数大了,种地有些力不从心,现在每年在‘药王谷’打工,能有五六万元的收入呢。”唐家育是梭溪塘岭人,夫妻俩都在“药王谷”当“工人”,对于这份对体力要求并不高、收入却不低的工作,两口子都觉得挺满意。

  乡村因人而兴,乡村振兴的实现形式也因人而异。在开展笋竹林改造和林下经济基地建设时,云和安溪村与县科技局、科协等部门合作,对各种黄精品种进行对照试验,找出最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进而探索最适合毛竹林下栽培黄精的科学模式。在与云和县林业技术推广站合作完成地方标准《无公害笋竹林基地建设技术规范》的制订后,当地还建起了云和县无公害竹笋标准化示范基地,“林下经济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廖水成高兴地说。

  与此同时,龙泉的毛月旺则在更深入地思考蔬菜销售问题。2017年,毛月旺在南秦村投资5000多万元建立龙泉市农产品(蔬菜)批发市场,如今,来自龙泉各地的蔬菜正通过这个市场远销温州、上海、常熟等地,成为都市人餐桌上的“常客”。

  市场火了,最终振兴的是乡村。毛月旺告诉记者,这个市场由南秦村民共同投资参股、龙泉市蔬菜协会联合开发,“村民能拿到分红,村集体每年能增收约80万元。”

  从零散耕作到规模化种植,从单一产业到多产业融合,从“穷村”到“富村”再到“振兴的乡村”……越来越多的现代乡贤能人,正登上丽水乡村振兴的主场。

2021-01-14 1 1 丽水日报 content_243128.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