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深度

艺术情怀助推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张李杨

  沿坑岭头的古柿树群,树龄小的有200多岁,老的有300多岁。资源一直都在,但直到2012年李跃亮出现,村子才迎来发展的转机。

  树还是那些树,遇到了对的人,沿坑岭头站上了发展的风口。

  在乡村振兴中,人是第一生产力,发展写生产业与民宿产业,更需要带头人。沿坑岭头村120户村民,依托写生办民宿的只有13户。村中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在外务工,很多有能力的村民早已下山脱贫,村中的常住人口不足百人,返乡创业的乡村能人少,“90后”青年更是屈指可数。

  要用情怀和责任推动乡村振兴,就要吸引和帮助更多有情怀、有能力又想投身乡村振兴的新乡贤、艺术家、知识青年返回乡村、扎根乡土,兴起新时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热潮,吸引集聚人才共同推动乡村振兴,推动人才和乡村相互赋能,通过人才的引进重新发现、定义乡村,不断带来资源,打开初期局面,搭建发展平台。选准人,就能激活一个村,带动一方发展,起到“拨亮一盏灯,明亮一大片”的作用。同时,还要在乡村发展的不同阶段引进配置不同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引领示范作用。农民奔小康,需要先富起来的能人去带领,这是发展经济、致富一方的有效途径。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最终受益者,也是乡村振兴的具体实施者, 只有让村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依靠群众,组织群众,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巨大热情,才能最终让群众增收受益。同时,乡村要找到最佳盈利模式,在百姓增收、农产品销售、乡风文明素质提升方面,实现主客共享。通过人才下乡、乡贤返乡,把村民组织起来,通过租赁和股份合作等形式,把经营人才和本地乡土人才互动起来,带领村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2020-07-23 ■本报记者 张李杨 1 1 丽水日报 content_213219.html 1 3 艺术情怀助推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