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丽水文史

  在新一轮浙川东西部扶贫协作中,缙云县和巴中市南江县对口结对。根据组织的安排,2018年4月,我怀着一颗“红心”报党恩的满腔热血火速入川,挂任中共南江县委常委、副县长,成为了一名扶贫干部。

  带着组织的信任和重托,来到红色的革命老区,看着这里的山山水水,我隐隐感觉要做的太多。“我为何来川?来川干什么?离川留什么?……”这是我接到对口支援任务后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而新一轮浙川东西部扶贫协作,没有可以参照的先例,我只能在摸索中前进。

  两脚带泥,找准扶贫协作突破点

  来到南江后,我第一时间抓调研,走部门座谈,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进村入户访民情,和南江干部群众一起投身到了全县脱贫摘帽战役中。越是深入了解越深感责任在肩,时间紧迫。忘记周末、忘记节假日,有的是翻不完的山,拐不尽的弯,在陡峭山路上行进时,人在车里往往只见蓝天不见路,我就在想,再难也要在这片蓝天下为老百姓找出一条脱贫致富路!半年时间里,我几乎跑遍了南江的乡镇和贫困村,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心和群众沟通,尽全力找准扶贫协作突破点。

  南江县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辖48个乡镇,总人口70.9万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8348人,2017年底未脱贫人数2.74万。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工业基础差、底子薄,民风淳朴,信息相对闭塞,群众缺少敢闯敢创的精神,接受新鲜事物比较慢,当地农民以种植水稻、玉米、土豆等传统农作物为主,解决的只是温饱问题,经济收入主要靠劳动力外出务工,急需发展短平快的高效优势经济作物促进农民增收脱贫致富。

  结对以来,立足“南江所需,缙云所能”,认真实施“五千行动计划”,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用真心带真情出真力,以人才技术帮扶为支撑,在精准实效上下足功夫,在发展特色高效产业上做大文章,充分发挥丽水的比较优势,积极引入缙云特色优势产业,以发展短平快的茭白产业为突破口,实行“红黄白”(杨梅、缙云烧饼、茭白)三色协作精准帮扶,架起走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之桥,助推四川南江脱贫攻坚,探索走出秦巴山区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千里送苗,烂泥田里长出“金疙瘩”

  9月21日,“缙南情·‘茭’情深”2019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在南江县茨竹村茭白产业园区举行,50多家媒体记者见证了南江县缙云茭白的丰收。看着满载高品质南江茭白的货车,一车又一车驶向成都、西安、重庆蔬菜批发市场,看着茭农们露出质朴灿烂的笑容,我内心激动欢喜却又五味杂陈,回首这一年多来南江茭白产业的发展史,可谓一波三折。

  在南江县发展茭白产业,既可带动贫困户务工就业,又能高收益助力脱贫摘帽,况且周边的成都、重庆、西安等大市场茭白需求潜力巨大。

  “茭白是什么?怎么种?卖给谁?”村民的一个个顾虑给我们的满腔热情泼了冷水。先试种后推广,2018年4月6日,经过43小时长途运输的缙云茭苗终于落地南江,“千里送茭苗”,建立了红光镇茨竹村,长赤镇莲池村、永新村3个试种茭白基地,共试种茭白65亩,是全省第一个启动、第一个落地、第一个出产品的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长赤镇莲池村的贫困户刘昌国试种的2.1亩茭白,亩产收益达到了近万元,这比种植传统水稻收入提高近10多倍,茭白被当地群众称为烂泥田长出了“金疙瘩”,当地群众亲切地称我为“茭白县长”,并撰写赠送了一副“碧水青山,荣惠南江”的对联。可试种推广的过程中却是困难重重:

  一是信心问题。由于缺乏产业信心和本地农民传统的种植习惯,起先茭白田里杂草丛生,经常缺水,管理不到位。我每周都要到茭白田查看,建立“茭白微信群”,时时刻刻掌握着茭白的生长动态。同时,将茭白种植户、致富带头人、镇村干部免费组织到缙云参观学习,亲眼见证到茭白让农民致富,切实增强了当地群众发展茭白的信心和能力,实现了“要我种”到“我要种”的转变,改变着当地群众发展产业的理念和态度。

  二是技术问题。茭白种植技术含量高,包括育苗、栽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在去年5月茭白长茭的关键时期,种植户发现茭白大面积发病。我右脚因公受伤便绷着纱布冒雨赶往试种基地查看,组织专家查病因。原来问题出在化肥上,四川当地的化肥含量偏低。通过从浙江“千里送茭肥”,并果断进行技术性割茭叶后,成功化解了茭白的锈病危机。缙云派出茭白专技人才邓建平、李德鹏、应义盛长期蹲点在南江,进行茭白种植技术专题培训,田间地头手把手进行技术指导,带出了一个又一个本地茭白种植能手,为缙云“茭美人”在南江的落地生根提供保障。

  三是市场问题。怎么卖,卖给谁?有没有订单收购和保底价格,是缺乏市场经济意识的南江农民最大担心。通过组织南江县首届茭白丰收节、品鉴会,组织茭白推介走进光雾山“红叶节”,开发本地茭白川菜系,让茭白烹饪方法也入川随俗。同时,进菜场到超市进行调研,带队到成都、重庆等周边蔬菜批发市场,凌晨二点去调研推介茭白销售,打通销售渠道,建立销售网络。并分别在红光和长赤镇建成占地2000平方米以上的茭白交易市场,年交易额将超亿元,南江成为川东北最大的茭白集散中心。一批批的客商前来收购茭白,让茭白种植户实实在在体验到了丰收的喜悦,更增长了靠市场去种植经济高效的农业理念。特别是1.3万斤茭白运到成都蔬菜批发市场后,因为品质好,价格比市场价高了1元成交,极大地鼓舞了大家继续种植茭白的信心。

  通过试种成功,茭白产业的高经济收益大大激发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今年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大户+小户”模式建立14个茭白种植基地,2个茭白冷链库,2个茭白交易市场。全县茭白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亩产达3500—5000斤,可实现经济效益亩产7500-10000元,全产业链收益将达到3200多万元,将带动976户3414人脱贫增收,带动2100多人就近就业。长赤镇莲花村贫困户康庄种植茭白215亩,永新村贫困户马显福成立了乐土农业公司种植茭白310亩,预计今年他们收益将达200多万元以上,通过种植茭白在短短的几个月内,直接走上了康庄大道,从贫困户直接成为了“暴发户”。2020年整个南江县预订茭苗已达1万余亩,并逐步向周边县市延伸,南江县将成为川东北最大的茭白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缙云茭白产业扶贫走出了秦巴山区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一仗翻身,缙云杨梅化身脱贫“红宝石”

  红光镇杨梅园中写着“浙川东西部扶贫协作杨梅产业园”11米高的标志牌屹立在了杨梅园中心,煞是壮观。这是村民把原本废弃的旧设施进行设计和改造,表达对浙江帮扶的感激之情。黑池村党支部书记梁勇说:“标志牌将世世代代屹立在黑池,是浙川东西部帮扶协作的见证,我们永远记着丽水缙云的帮扶之情。”

  仰望着标志牌,想起了第一次走进杨梅园看到的场景:枯枝黄叶、杂草丛生、杨梅树没有生机……原来南江县红光镇黑池村2012年引入杨梅种植500亩,但是由于缺少技术指导,靠天吃饭,杨梅树不剪枝不施肥不管理,杨梅颗粒小且掉果严重,部分杨梅树枯死,500亩杨梅只剩下了300余亩,而当地黑炭梅的销售价格高达每公斤60元,虽是方圆500里唯一的杨梅园,但产果少、人工多,收入入不敷出,成了村里的鸡肋产业。

  经过充分调研后,群众迫切地希望“救救”杨梅园,我当即把这件事情记在了心上,充分发挥缙云杨梅大县的优势,在技术上、人才上、资金上进行帮扶。组织南江杨梅种植人员到缙云参加杨梅节活动,品尝浙江“最甜”杨梅,同时邀请缙云杨梅专家到南江进行技术培训,现场指导杨梅管理技术,走出去带进来,提高杨梅种植技术水平。同时选派缙云杨梅技术人员何志忠在南江长期指导,修枝、施肥、防病、治虫,再到疏密、移栽、新植、冬管。何志忠师傅手把手地带出当地二十几个杨梅种植技术人员,成功地种植出了高品质南江杨梅,陕西省汉中市,广元等周边市县的游客都慕名前来采摘杨梅,今年杨梅植株减少一半而收入却由去年的40万元增加到60多万元,借力浙川东西部扶贫协作,南江的杨梅园打了一场翻身仗。

  在解决技术问题的同时,安排帮扶项目资金850万元用于杨梅园转型升级,目前,杨梅园规模由原来的300亩扩大成4000多亩,成为四川省最大的杨梅基地,逐步打造成四川省现代农业产业园。黑池村杨梅从“垂头丧气”到“杨梅吐气”,从“川东北唯一”到“四川第一”的蝶变,杨梅产业实现了质的飞跃,成为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块“红宝石”。为破解杨梅树3年后才有收益,探索发展林下套种经济,在小杨梅地上套种1000亩金丝皇菊,以种代管、一地多收、以短养长,每亩将年增收5000元。杨梅产业园成为了南江乡村振兴的典范,来园区参观学习的干部群众络绎不绝,红光镇黑池村也成为了附近有名的明星村。

  一技致富,缙云烧饼香飘南江助脱贫

  在光雾山缙云烧饼推介活动上,南江县缙云烧饼首店贫困户张海艳忙得不亦乐乎:“这半个月用了近1吨面粉,最多的一天卖了1000多个烧饼,真是太感谢浙江缙云免费培训了我这技术。半个月净赚3万元,一天就可以赚别人一个月工资,真可谓一技在手,脱贫致富不愁。”

  缙云烧饼作为中华名小吃,是缙云县政府培育的乡愁富民产业,年产值达到18个亿元,烧饼师傅平均年收入超15万元,走向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南江因为饮食习惯不同,群众会不会喜欢吃缙云烧饼呢?2018年7月,在两县人社部门的充分对接和协调下,11个缙云烧饼桶被托运到了南江,高级烧饼大师赵一均来南江试水推介烧饼,每天排队售出的缙云烧饼超过1000多个。赵师傅说,这样火爆的生意年收入将有60多万元。当地的群众看到了致富的希望,30多人现场报名要求参加缙云烧饼培训。8月16日,第一期缙云烧饼南江培训班终于在南江县职业中学顺利开班,首期38名学员通过考试结业,通过培训,激发了学员强烈的就业创业热情。

  南江县就业局出台缙云烧饼创业优惠政策,上门走访,免费送优秀学员到缙云提升培训,今年6月30日,南江县首家缙云烧饼店在沙河镇开业,随后相继开出了夫妻店、婆媳店。9月26日,缙云—南江第六期缙云烧饼培训班在南江县小河职中开班举办,缙云高级烧饼大师赵一均第三次到南江送教,原准备30人的班额爆满到67人,其中精准贫困户52人,缙云烧饼助力贫困户技能扶贫再掀新高潮。

  缙云烧饼作为技能扶贫输入南江,已开展技能培训6期135人,技能扶贫不仅直接带动贫困户跨越就业,更推动贫困户从就业向创业的升华,从脱贫向致富的跨越,实现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缙云烧饼技能扶贫有力地助推脱贫大攻坚。

  《农民日报》头版头条,新华网、中国网、人民网、《四川日报》等媒体纷纷报道了丽水缙云的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扶贫模式,四川新闻网连续十期系列专题深度报道茭白扶贫,四川省农业厅把缙云茭白扶贫推荐到国家农业部和中央电视台得到肯定,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中国组织人事报、中国就业网等媒体纷纷报道缙云烧饼技能扶贫模式,《浙江日报》头版报道了浙江梅结出致富果,充分肯定了缙云杨梅的扶贫模式,“红黄白”三色协作,缙云嫁接特色优势产业在南江扶贫道路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系缙云县副县长,挂职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委常委、副县长)

2019-10-21 1 1 丽水日报 content_149359.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