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阅读

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

——读散文集《连山》

  胡琳玉

  得到陆春祥老师亲笔签名的《连山》,化来的缘分。

  慵懒而不知疲倦的午后,阳光流连于草木之间,是翻开这本硬壳书最惬意的时候,品其味,闻其香,怡其情,观其色,出游饱览美景的情致皆流淌在陆老师的笔锋之间,没有矫揉造作,没有顾影自怜,既不枯槁,也不俗艳,书中的一切就像是开篇的《霓裳羽衣曲》一样,舒缓慢板,极尽酣畅。五一期间没有选择追赶熙熙攘攘的人群,而是在家翻读这本以山水为题材的散文集,读罢,有如踏遍万水千山赏景归来之感。

  陆老师是极具个性的一位散文家,读他的散文不难发现,他拥有沛然的智慧以拥抱生活和表达内心情感,出自其笔下的《南塘碑影》《年轻的城》《一滴水的遇见》《雪水那个云绿》诸篇,或是回顾难忘的记忆,或是阐释灵感的火光,或是抒发情意的感怀,均系情真意切的笔饱墨酣之作。在读《连山》之前,就已通读了陆老师的《笔记的笔记》,敬佩于老师海量的古代笔记阅读,这次一气呵成读完《连山》,方知一个知识性的作家除了能够带我们领略他独特的文化构思、思维方式和精神视野,还能让我们的所见所闻超脱其原本的经验性世界,进入一个更加精彩纷呈的古籍和色香味于一体的文学艺术世界。

  不蔓不枝,不咸不淡,不急不慢,从《霓裳》古曲的朦朦胧胧之美开始,渐入佳境,来到山水名胜之间,在奇山怪石中寻找乐趣,在万木葱茏中感受呼吸,在飞禽走兽中感悟生命,跟着陆老师云游四方,感受别处感受不到的自然野趣和淡定从容。有声音,有色彩,有气味,特写与远景的频繁切换,在不温不火的节奏下,现实与历史的交错,看着,想着,时不时还会忍不住地笑出声来。陆老师藏在文笔中的烂漫童心隐隐约约地跑出来,冒个泡,又躲匿了回去。他又深得一草一木间的真义,仿若释迦拈花伽什一笑,不羁倜傥。如《天池的面孔》里的“金莲花”和“珠牙蓼”处处动情,触摸沉细软绵的脉搏,“给我以春天般鼓舞”,不经意间与读者产生共鸣,甚至击中读者的情绪要穴,给我们“那些许暖意”。

  陆老师笔尖下的每一个字眼中都充满了鲜活的生命,从《庆元四章》的“鳅滑”和 “落苏”,再到《河上记》的“徐同泰”,都有着他作为一名生活爱好者的情致与感受,又因为他敏锐的思想、厚实的学识和从容的气质,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小物件一旦出现在他的笔下就幻化成为五彩缤纷又颇具趣味的艺术品。

  “连山”两字,来源于《周礼》中的“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易,二曰归藏,三曰周易”,看到是与《周易》有关的词眼,便觉得这将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书,幸好陆老师是一位仁慈宽厚的作家,将深文奥义都转化成有平实亲切的生活滋味的语句告诉我们。就像佛教中的“三毒”,陆老师也用很风趣的例子给我们做了一番解释:即便是峨眉山的猴子,不断向游客讨要食物,也会患上三高,这就是“贪”;用蛇来代表,一不小心会因为发怒而咬伤自己,这就是“嗔”;饱食终日,大难来临,还不知道危险,这就是“痴”。读完《青海记》后,合上书,不禁反观一下自己的日常行为,也不失为远离疾病的一剂良方。

  书中看不到一丝紧皱的纹理,因为从容的记叙手法让感官所及的每一件事物都像一席精美的画卷一样缓缓舒展开来,最喜爱《连山》中关于食物的描述了,方柿、春笋、咸肉、马兰头、香椿、河鲫鱼……尤其是那十二只“快速滑进胃里”还“不剩汤”的汤圆,是那么地贴近生活,读完这一段平淡而津津有味的文字,仿佛是一场江南风味与土家小吃之间温和细腻的交流,在咸甜适中之间夹杂着文化的厚重。纯粹质朴的描述,又不会刻意升华,如果陆老师能再出一本关于地方美食的书籍,那淳朴自然的舌尖感受,定会刮起一股清丽典雅的饮食文化之风。

  文中注重营造一种历史与现实对话的关系,虽然作者交涉的人情世故都具有现代感,但不曾忽视历史沉淀下的厚重感和多面性。对于历史的郑重发声与崭新解读也是陆老师的文章中独光异彩的一面。《遂昌的腔调》中,汤显祖与莎士比亚这两位相差14岁的戏剧大师之间对话,一段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故事情节,没有激烈争论,没有曲折龃龉,只有一段欲言又止的生活化对白,寥寥数笔的直白描述,却闪烁了两位文学大豪举重若轻的思想火花。千般沧桑,万种风情,在历史长河中寻奇探幽,陆老师并没有用全画幅的方式来描述脚下这篇土地上的过往,更多的是将历史素材与当代场景揉捏融合,师古而不泥古,浮游到时光深处,触摸历史肌理,激活潜伏在生命中的历史力度。

  陆老师说,“我的那些杂文随笔,其实都是阅读和思考的产物,相较于散文,我将它定位于行走和思考的产物,这些写作的底子都是阅读,阅读人、阅读事、阅读社会,当然,行走则是阅读大地。” 想必是陆老师在行万里路中锤炼出的一份平和,颇有安抚人心的力量。兜兜转转之时,想要的和得到的总是不在一条轨道上,当前才是唯一可以拿得准的东西。就是立足当下啊!如若可以悟到,便是福气。

  行文中最迷人的地方就是点到为止后意犹未尽的美感,即便是行云流水的雅俗共赏,也有人欢喜有人愁,委婉得让人乏力缱绻,又叫人欲罢不能。那可能是陆老师在吊人胃口吧!

  或有人问:陆春祥老师散文何以会有这样一种协调适中的美感?妥切的答案就用浪漫主义诗仙李白的这句诗词来解释吧:“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2019-07-08 ——读散文集《连山》 1 1 丽水日报 content_118881.html 1 3 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