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瓯江特刊

  在徐州这片古老的热土上,西班牙凯茜蕾红酒庄远近闻名,不仅因为这里有地道的西班牙红葡萄酒,还因为酒庄主人一段令人动容的“千万”感恩故事。

  这,是青田华侨孙胜荣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的酒庄,他将酒庄全权交给一位叫张爱民的先生管理。

  “张大哥对我有恩。我要加倍回报他。”为了这句话,孙胜荣奔波寻找了25年。

  这25年里,他远赴西班牙。当过餐馆服务生,做过街头小贩,经过多年的努力,慢慢进入当地小商品经营行业,终于成功拥有了自己的事业,并成为西班牙知名华侨。

  这25年里,他多次专门去徐州寻找恩人。一条街一条街地找,一户一户地问。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资源,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这一天,他足足等了25年。

  记者在青田见到了孙胜荣,他专程赶回国内参加徐州好人榜发布仪式。他受邀和被评为“江苏好人”的张爱民一起参加。孙胜荣说,这是为了感恩,也在传递正能量。虽然自己当时正负伤,但一定要为恩人送上祝福。

  受赠1000元

  1987年,青田开往徐州的客车车厢内拥挤不堪,一样拥堵的还有前往徐州的道路。各种大货车、大巴车挤得水泄不通。

  足足颠簸了20多个小时,年仅15岁的孙胜荣终于到了徐州。因为年龄太小,他投奔到在徐州开理发店的哥哥处,当了一名洗头工。

  张爱民是理发店的常客,每次光顾时,经常由孙胜荣给他洗头。

  当年张爱民24岁,很快就跟孙胜荣熟识并成为朋友,两人经常没事一起聊一些感兴趣的话题。没过多久,孙胜荣决定离开徐州,独自到温州打工,临行前,他还专门找到张爱民告别。

  几个月后,孙胜荣在温州的街头想买香烟,可是,他买不起3.5元一包的牡丹。他只好问老板买了一根。正准备离开,“阿云!”一句只有熟人才知晓的称呼,让孙胜荣又惊又喜。

  原来是来温州出差的张爱民,他打量着孙胜荣一身的破烂衣裳,又脏又臭。当他得知孙胜荣帮人磨眼镜片,头发和脸经常都是灰,又脏又累,一个月仅赚几十元钱时,毫不犹豫地说:“来徐州吧,我帮你。”

  几天之后,孙胜荣果真来到了徐州。那时,孙胜荣哥哥的理发店已经关门。但是张爱民没有忘记自己的诺言,他拿出一年在徐州阀门厂上班的工资——1000元人民币,帮孙胜荣在徐州淮海东路鼓楼医院对面租了一间20多平方米的店面,买了沙发和理发用具,开了理发店。

  因为没钱雇人,刚开的理发店只有孙胜荣一个人,忙起来经常没时间做饭。于是,张爱民就从厂里的食堂给他带饭,有时候也买菜来给他做饭。张爱民除了帮孙胜荣开店外,在生活上也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比自己的亲兄弟还亲。

  1991年12月,因为要服兵役,孙胜荣离开徐州去了部队。由于当年通讯不便,此后两人便失去了联系。

  三赴徐州“寻亲”

  1996年,孙胜荣从部队退役后,来到了西班牙。

  端盘子、做厨师、摆小摊,多年的努力拼搏成就了他的一番事业。

  然而,在孙胜荣的心里,始终没有忘记当年帮助过自己的恩人。

  2008年,孙胜荣来到徐州寻找张爱民。在近1000万人口的徐州,寻找一个只知道姓名的人犹如大海捞针。他没能找到张爱民。

  2010年,孙胜荣再次前往徐州。他还是没有得到张爱民的任何消息。

  但是,孙胜荣并没有放弃。

  2012年7月,他第三次来到徐州。他听说自己要找的“张爱民”住在某幢楼的7楼,心想“终于找到了”。他马上一口气不歇地跑上去,浑身上下都是汗,但结果却令他大失所望。

  尽管烈日下奔波寻找了3天,一天换好几套衣服,仍一无所获。

  后来,孙胜荣到当地公安部门寻求帮助。根据他提供的名字和年龄,公安部门从户籍数据库里找到了140多个“张爱民”。经过仔细辨认,孙胜荣最终确定了最相似的一个。他按照这个张爱民资料上的地址去找,但是已经人去楼空。

  民警又通过资料找到了张爱民的联系电话,可是电话打过去一直没人接听。

  孙胜荣买了第二天的车票,准备回去。当他几近绝望时,再次拨打了电话,没想到竟然接通了。

  孙胜荣欣喜万分,马上报上自己入住的酒店及房号,等待张爱民的到来。

  一进门,还是那一声“阿云”的小名,俩人紧紧抱在了一起,孙胜荣哽咽道:“爱民哥,终于找到你了。”眼泪止不住地流,当天孙胜荣没有走,和张爱民聊了整整一晚上。

  感恩1000万

  那时候,张爱民早已下岗,和朋友在市区经营一个小门市部。

  “我的生活很平凡,经济条件谈不上太好,但能自给自足。”张爱民说,当初帮他,就是因为把他当作亲弟弟,当孙胜荣提出想馈赠两套房产时,张爱民立即拒绝了。但孙胜荣一直惦记着如何回报当年的恩情,他再次提出,想在徐州开一家酒庄,由张爱民负责经营。利用他在西班牙的业务通道,主营红酒、橄榄油等产品。

  2012年12月30日,由孙胜荣投资1000多万元的凯茜蕾红酒庄开业,资金由孙胜荣投资,酒庄由张爱民全权管理。

  孙胜荣从不管酒庄是亏还是赚,他们也从没为利益产生纠纷。在孙胜荣心里,早已把张爱民当成了亲大哥。

  后来,孙胜荣还把自己7岁的女儿和6岁的儿子带到了徐州,让儿女在徐州一所小学上学,并委托张爱民照顾他的两个孩子过周末。张爱民说,这两个孩子现在都上五年级,平时住校,每星期五他开车去接孩子回来,和家人吃住在一起。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两个孩子一直生活在张爱民身边,对他们来说,这个“大伯”就像另一个爸爸,慈祥而不失严厉。孙胜荣也把徐州当成了他的第二故乡,每年都要回来三四次。他们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每次孙胜荣回国,第一站便是去徐州探望张爱民。国外流行什么,他就要带回来与张爱民分享。

  如今,两兄弟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不仅是事业上的好伙伴,更是掏心掏肺相互信任的一家人。每年春节、中秋节,两人都是带着各自家人,在徐州摆开大桌,一起过节。

  孙胜荣说:“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他觉得这份深厚的感情,已经超越了任何物质,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毕竟,情义无价!

2019-06-21 1 1 丽水日报 content_220911.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