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瓯江特刊

一直奔跑在乡村

  陈建生

  韶华乍转,又是一年。

  2018年是我二十余年记者生涯中跑乡村最多的一年。沿着崎岖蜿蜒的山路,寻访田野乡村,深入田间地头,眼看、耳听、笔记……近距离感受农村的变化。系列报道《“乡村振兴战略”在丽水的生动实践》《喜看稻菽千重浪——乡村振兴系列报道》《在绿水青山间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贯穿全年,其中《喜看稻菽千重浪——乡村振兴系列报道》从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期间“八下丽水”走过的乡村中,选取全市每个县(市、区)代表性的点回访基层群众。

  镜头一:5月18日,我在庆元同济文化礼堂活动室初见胡存武时,他正在和邻居们闲聊。66岁的胡存武是从庆元县岭头乡包谢村搬迁下山的。包谢村地处深山,封闭贫瘠,多雨季节常遇洪水灾害。为了摆脱发展困境,包谢村实施整村搬迁,村民在县城附近的安置点盖起了新房。如今,胡存武住进了100多平方米的新房。

  同济新村集中安置点只是庆元县下山搬迁的一个缩影。通过异地搬迁,庆元县基本形成了从高山到低山、从低山到集镇、从集镇到县城的梯度搬迁格局,山区群众直接搬迁到城镇居住,实现了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得以全面改善。

  镜头二:7月10日下午2时多,太阳炙烤着大地,空气中热浪逼人。我经过缙云仙都轩辕文化街边一家小吃店时,店内仍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店主刘明光夫妇都是仙都鼎湖村村民,早年刘明光一家子在广东养虾,近年来随着仙都旅游业风生水起、游客日渐增多,刘明光夫妇回到家乡开起了小吃店。生意清淡时一天下来有百余元收入,双休日则有五六百元甚至七八百元收入。夫妇俩围着小店转,每天凌晨四五点就起床开张,到傍晚六七点打烊。“辛苦是辛苦点,一年赚点生活费是很容易的。”

  镜头三:8月23日,我在遂昌县云峰街道长濂村见到郑林祥时,若不是云峰街道干部介绍,一定不会认为面前这位穿短袖衬衫,着装得体如城市白领模样的中年人是该村的农民。如今郑林祥早就不是依靠土地吃饭的农民了,这些年来他一直在村集体占股份的公司上班,过着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每月领稳当的工资:“现在一个月的工资抵得上过去在田里刨食一年的收入”。

  ……

  日子轻如风絮,2018年渐行渐远。回首这一年,不断升腾的美好生活向往、不断改善的民生福祉,让我的内心暖意融融;回首那些光阴里路过的人,沿途的风景,发生的故事,林林总总,在脑海中勾勒成美丽的画卷;这些点滴被时光浓缩成一片片记忆,镌刻在岁月的渡口,历经光阴的打磨,积淀为一种精神财富。因为这样的阅历和苦乐交融的体验,磨练了我坚韧耐磨的品性,在以后经风沐雨的日子有足够的勇气迎难而上,逆风而行。

2019-01-04 1 1 丽水日报 content_62942.html 1 3 一直奔跑在乡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