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问:当前我市防治新冠的医疗物资储备和生产情况怎么样?
在答记者问环节,市经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潘祝平介绍,当前疫情防控已从防传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的新阶段,社会对防治新冠的医疗物资需求不断增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医疗物资储备和生产工作,第一时间作出工作部署。市经信局和市卫健委按照职责分工,立即开展医疗物资储备相关工作,全力保障医疗机构应急需求和医患救治,使政府储备成为医疗卫生机构医疗物资储备的有力支撑和重要补充。
在生产能力保障方面,我市共有医疗物资生产能力储备企业5家,涉及84消毒液、复方鱼腥草合剂、玉屏风滴丸、感冒清热颗粒、头孢拉定胶囊、小儿化痰止咳颗粒、银柴颗粒、医用外科口罩等产品。我们向企业分别派出了助企服务员,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物流、用工、原材料采购等方面的困难,目前企业全部生产正常。
在对于部分临床急需、市场供应紧张的品种,我们也正在多渠道加大采购力度,全力保障市民的用药需求。如近期我们就向省里申请调拨了一批抗原检测试剂,目前已经到位并按计划分配和投放到各县(市、区)和流通市场。在新冠肺炎治疗特效药方面,近期我们向省里申请调拨了部分辉瑞的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药(PAXLOVID),有效缓解了医疗机构的需求。
总的来说,目前全市防治新冠的医疗物资生产平稳有序,医疗机构储备物资和政府应急储备基本可以满足需求。希望广大市民按照市卫健委公布的《丽水市新冠病毒用药建议目录(第一版)》科学合理备药。下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医疗物资采购力度,努力增加医疗物资供应。
问: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市教育局对本学期末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什么安排?如何保障教育教学质量?
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伟平就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下,市民们关心的本学期末教育教学工作安排、保障教育教学质量问题答记者问。
王伟平表示,校园是特殊场所,学生是易感人群。当前学校防疫工作的重点是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最大程度保障师生健康、维护教育教学秩序。市教育局于12月18日发布了中小学、幼儿园期末教育教学工作安排的通知,明确了各学段离校放假时间等安排,广大师生、家长和社会给予了充分理解和支持。在调整期末安排后,我市将从统筹线上线下教学、科学做好考试安排、视情开展托管服务三方面着手,开展好教育教学活动,保障教育教学质量。
具体来看,幼儿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离校后,原则上不安排教学活动;初中一二年级、普高一年级、中职高一二年级学生离校后开展线上教学;初中三年级、普高二三年级、中职高三年级学生采用线下和线上相结合教学。经过三年“抗疫”,线上教学已经较为成熟,各地各校都有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教育部门将加强统筹指导,密切家校联系,切实保证良好的教育教学质量。
在考试安排方面,小学、初中和普高一年级学生的期末考试,由各学校于学生离校前按要求组织实施。因疫情原因,可不组织期末考试,也可延期至下学期初,视情开展质量检测。特别是高中学校要做好2023年1月学考、选考组织和保障工作。
在托管服务方面,针对幼儿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考虑到部分家长确实存在居家看护难的问题,在条件允许、符合防疫政策的前提下,学校可以提供看护、辅导等托管服务,但不得上新课。分为三期安排,12月26日—30日为一期,2023年1月3日—6日为二期,1月9日—13日为三期。需要托管服务的家长根据学校(幼儿园)的通知进行报名。
调整期末安排后,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假期提前了,在发布会上,王伟平提醒各位家长关注学生假期生活安排。一是关注学生居家安全,教育孩子注意用电、用火等安全,健康使用网络。二是继续加强个人防护,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非必要不外出、不聚集,保持简单生活习惯。三是科学安排寒假生活,引导孩子合理作息、广泛阅读、加强锻炼、参与劳动、主动学习,过一个平安健康充实的假期。
问:对于居家隔离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患者,在健康防护和用药方面有哪些建议?
在答记者问环节,市中心医院医疗顾问、主任医师虞作春还就阳性患者居家治疗和用药方面给出了建议。他表示,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患者,包括老年人在内,如果没有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感染者;或者基础疾病处于稳定期,没有因其他严重疾病需要住院治疗情况的感染者建议居家治疗。新冠感染者在隔离期间应单独房间居住,控制外出,拒绝探访。讲究咳嗽礼仪,不随地吐痰,用后的纸巾及口罩丢入专门的带盖垃圾桶内。毛巾、牙刷等个人物品分开使用,且不与他人的摆放在一起。如病情允许,感染者在室内也应戴好口罩,尽量减少到室内其他区域活动。在进入客厅、卫生间等家中公共区域应规范佩戴口罩及手套,尽量减少在公共区域逗留时间。没有独立空间隔离的尽量佩戴口罩,进行分时段用餐或分房间用餐;无独立卫生间使用条件的,使用卫生间后立刻开窗关门进行卫生间通风、所接触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居家治疗期间,要动态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学会做好健康监测:如症状、体温、脉搏等。如果出现呼吸困难或气促;经药物治疗后体温仍持续高于38.5℃,超过3天;原有基础疾病不稳定或有明显加重;儿童出现嗜睡、持续拒食、喂养困难、持续腹泻或呕吐等情况;孕妇出现头痛、头晕、心慌、憋气等症状或出现腹痛、阴道出血或流液、胎动异常等紧急情况,应及时就医。
在用药方面,国家卫生健康委已经要求基层医疗机构及药品零售网点等做相应的准备,保证药物的可及性。因此,没有必要囤积药物。老年人往往有一些基础性疾病和慢性疾病,在遵医嘱的情况下保证所需药物一定时间量的准备,如有高血压备降压药,有糖尿病备降糖药,有心血管易患因素要备心血管疾病的药物等。还可以备一些改善睡眠的药物。另外,中药对预防和治疗新冠有重要作用,在发现痰液、鼻涕都是清晰的,喉咙也不疼或者微疼的感冒症状时,可准备风寒感冒的中成药;发生咽喉肿痛明显,并有咳黄痰的感冒,可准备风热感冒的中成药。
虞作春特别提醒,发热是人体免疫系统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应,是人体对病原体侵犯时作出的反击,当体温升高时,也意味着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正在与病原体进行“战斗”;如果在家发热了,不可盲目服药。一般来说,体温在 37.5-38.5℃之间时,优选物理降温,当体温升至38.5℃以上可以使用退热药。对于一些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或症状较重但体温未升至38.5℃的发热患者,如果出现精神萎靡或合并其他系统症状,也可谨慎服用退热药。对于有高热惊厥史或家里人有高热惊厥史的儿童,可酌情使用退热药或者预防高热惊厥的药物;临床使用最多的退热药包括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还有一些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包括感冒灵颗粒、新康泰克等;这些退热药由于成分、作用类似,选用一种即可,尽量不要叠加使用,否则容易引起肝脏的损伤,甚至肝衰竭、剥脱性皮炎等严重不良反应。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一天内不要使用超过4次,最好间隔6小时。连花清瘟、清开灵、蓝芩口服液等中成药选择一种即可,没必要两三种一起服用,因为它们都含有清热解毒类的苦寒药,叠加使用易伤脾胃。另外,大家熟悉的抗生素如头孢菌素、阿奇霉素、青霉素类等都是针对细菌感染的药物,病毒感染是无效的;建议经过医生的诊疗后,才可选择服用。
记者 吴启珍 通讯员 周斌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