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廖王晶 通讯员 叶紫荆 陈阳
本报讯 “两年时间,你们新砀村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5万多元‘跳级’到了70多万元,你们村的‘消薄’工作开展得很扎实!”日前,莲都区农业农村局农村经营管理科负责人唐俊杰肯定了新砀村的整改“成绩单”。
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关键点,2020年浙江省委巡视莲都时发现,莲都全区还有41个省定集体经济薄弱村经营性收入仅仅踩在5万元的“及格线”上,存在“消薄”不可持续的问题。两年来,莲都区委以巡视整改为鞭策,围绕闲置资源、金融支持等要素接连施展多套“加法”,算出了村集体经济“发展账”。预计到2022年底,41个“整改村”经营性收入将突破十万元,实现两年翻番。
“我们把1000亩荒田的非粮化整治项目委托给乡强村公司,既解决了荒田无人开垦的问题,还创造了全乡每年增收30万元以上、村集体增收15万元以上、务农农户增收10万元以上、种植大户户均增收10万元。”峰源乡副乡长郑昆捷介绍,在“土地流转+强村公司”的运营模式下,峰源乡4个省定集体经济薄弱村经营性收入从全区末位跃入20万元以上的上游区位。
无独有偶,“加法”理念的推行之下,村里的闲置农房也成了集体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今年双十一期间,碧湖镇泉庄村党群服务中心部分租赁权在淘宝平台上线。“这是全市第一宗正式在淘宝上线拍卖的农村闲置资产,也是我们深化农村产权改革的又一个创新尝试。”莲都区农村经营体制改革服务管理中心主任徐晶晶说。
近年来,莲都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强村公司+”“数字化+”等系列改革实措接连落地,激活了村集体经济的“一池春水”。截至目前,全区已通过自营、出租、合作经营等多种形式盘活闲置农房1736宗,占地面281.86亩,建筑面积376686平方,价值5825.7万元。
不仅在资源运用上做足“加法”,为解决发展村集体经济贷款难问题,莲都区在金融服务“加法”计算中也力度不减。今年以来,已通过区级集中授信、乡镇结对合作等多种方式争取到中国银行、农商行等总额12.1亿元的授信合作,其中4个金融支持项目已扎实落地。
“量体裁衣”式的一道道“加法”运算下,乡村资源红利充分释放,莲都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从“一枝独秀”走向“百花齐放”,巡视整改的质效成果得到持续丰富。截至2022年11月,全区村集体经济实现经营性收入6856.16万元,同比增长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