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全民阅读

■ 读后有感

流泉:一场中年的窑变

  黄伟斌(松阳)

  很久没有跟流泉促膝谈心了,这些年,虽然居住在同一个城市,誓言扼住命运的咽喉,却时不时被命运掐得翻白眼,联系就少了。印象中,流泉一直就是那个瘦小的、略带忧郁的中年诗人。离开丽水两年后,我偶然听到诗朗诵《纸故乡》,作者正是流泉。当我听到“一张纸上/最苍茫的部分是异乡/而最明亮的那一部分,被我视之为:故乡”的时候,心头微微一颤,给诗人发了一条信息:“诗歌风格变得如此明亮!”两天后,新书《流泉诗选》已经摊在我迁居城市的案头。流泉说,这部选集中大部分诗创作于2018年之后,这正是我与作者交往稀疏的时间。

  多年前,我在一篇发表于《浙江作家》杂志的评论里,分析了流泉诗歌中沉郁的中年意识,用诗歌书写生命的沉痛、疾病和死亡,这是我对他的印象。但这本新作让我惊讶地发现,需要重新认识这位诗人,他的心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其变化如此之大,如此之华丽,我可以称之为“窑变”,这也是他一首诗歌的标题:“窑炉中的嬗变/大抵与尘间人生/相仿。而中年,恰恰置身在/火焰的锋芒中”。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诗人和朋友,我看到,在对事物的体味中,面对一片碎瓷,一块爆裂的玻璃乃至六月的草籽和日落,一部个人史明亮展开,心灵的釉色在生活的火焰中焕发出奇异的光芒。这正是诗歌的迷人之处,在连续的写作中,流泉呈现了一部窑变的心灵史——“正如一个人的前半生/总是为下半生/准备的”。

  中年是一座废墟吗?流泉说,不是的。被命运掐得翻白眼的我们,拾掇着一地碎片,却盼望着在废墟上有新的生成。当烈焰舔舐过生命,窑变发生,焕发新的光华,就如诗人发现:“我所遭遇的一切/都是仁慈的”。我特别喜欢《认识论》一诗,“年过半百/必须重新开始”,作者重新审视世界观,抵抗各种摧毁性的力量,就像在溺亡的时间大海中,“一个中年人/即将沉沦之际,紧紧抓住/一根缆绳不放的/心跳……”诗人拒绝像传统诗人那样返身观照自身,把际遇和创伤视为时代和社会的不公,而是转向外部的世界,在松果、星光、大海的波涛以及行走在一条村道上时,目击人类共同的命运,在事物的爆裂声中,聆听希望之种子发芽的秘密声响。因此,诗句发出钻石一样的闪光,“与这个人间互相咬合“,超越生和死、爱和恨的边界,萌发“绝望之后我的全部希望”。

  我一直困惑于汉语新诗的方向,向西方诗歌学习时,基于象形文字体系的汉语言韵律,与基于表音的字母文字差别太大;而中国传统诗词最美好的时代还是单音节词的时代,与现代汉语表达方式有很大区别。新诗语言还在成长之中,从《尝试集》开始的诗歌实验,至今还在路上。流泉对语言实验有深刻体认,他选用日常化语言,发掘词语的的张力,让一个个词语,“像石头一样,坐在那条通往更深处的/不可知的河床上,独自/闪着光”。这就是诗人奉献给现代汉语的礼物:让汉字鲜活起来,以强有力的表达面向当代问题,就像“在瓶瓶罐罐中/盛放一个中国”。这是一种语言自觉,流泉尝试用口语化的情境,表达幽微的感情,如《与友书》,语言好像很平常,就像散步时或酒桌上的聊天,即使平时不读诗歌的读者也能看懂,但口语化的表达,把情绪推到高潮,并让读者怅然若失——“他说,这些信再也找不到投递的/邮箱了,就有人开始在/酒桌上读,在北风南下的无数个黑夜里/读,就有人在晦暗的灯光下/偷偷地,抹泪”。

  “尘世啊,总有/那么多悲伤,等着我们/去原谅,就像/一本书滚过那么多黑色的文字/需要,一张白纸/原谅”。能够读到这么好的汉语诗歌,是一种幸福,流泉用诗化窑变的人生经验,明灭闪烁在读者道路的前方,以星光的方式。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2-11-30 ■ 读后有感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339419.html 1 3 流泉:一场中年的窑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