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卫中(松阳)
金黄和绚丽是秋天的色彩,老家的秋天有一种色彩叫柿子红,融于山乡,那才叫惊艳。时节进入秋季,老家乡村的房前屋后、田头地角,零星的、成片的柿子树纷纷落叶,挂满枝头的红柿子,犹如漂浮在乡野的一盏盏小小红灯笼,成为秋日乡野的一道美丽风景。
家乡在浙西南山区松阳,具有浓厚的传统农耕文化,自古享有“处州粮仓”的美誉,农耕文明底蕴深厚,乡民的传统农耕技艺娴熟,除了种植各种农作物,还乐于栽种各种水果,柿子就是其中的一种。
大多山村都零星栽种柿子树,或许是便于管理吧,这些柿子树都栽植在房前屋后,少则三、五株,多则几十株。树龄有的几十年,有的上百年,大多系祖辈所传,分属不同的农户,一代传给一代,成为祖上留给子孙的一份家业。
在自给自足商品经济匮乏的年代,家中有几棵柿子树就能换一些零钱以贴补家用。摘下的青柿子或经存后变红柿可以到镇上和集市出售,或青柿去皮太阳暴晒后制成柿饼,可是上等的食品。那时,家中有几株柿子树就如旧时家中有几亩薄地一样让人羡慕。
每年秋冬,有柿子的农户,将柿子提篮小卖换取买油盐酱醋的钱,多的可以贴补家用。在那遥远的年代里,柿子给农户增添了幸福,少了些许烦恼。物质十分匮乏的年代,柿子既是不可多得的农副产品,也是不可多得的可口食品。
柿子有多种吃法,柿子摘下削皮晒制成柿饼,肉质晶莹细腻,口感甜润,用作馈赠礼品,过年时到亲朋好友家做客,赠上一包柿子饼,是十分体面又受喜欢的事。果肉还是硬硬的青柿摘下后经储藏(埋于木糠或稻谷中更容易变软),变成果皮红红、果肉嫩嫩的红嫩柿,吃在嘴里又甜又清凉,还具有清凉降火的功效,若是喉咙上火,吃几个嫩柿就能解决问题。
最好吃的嫩柿要数挂在树上的红嫩柿,可口不会涩嘴。采摘这种柿子有讲究,要将竹竿的一端破开成“十”字形,再将这“十”字撑开成托,对准要摘的柿子,使柿子入托,按顺逆时针方向旋转竹竿,便能完整将悬挂在树上红嫩柿拧下。
那些年,红柿子不知多少回闯入孩提时我的梦境。 那时过了秋季基本上看不到柿子树上还会挂着柿子,农户早早就将柿子采摘出售或制成干品,只剩下光脱脱的柿子树在房前屋后瑟瑟发抖,一派萧条。
时过境迁,乡村得到发展,农家生活得到改善,嘴也刁了,曾经备受珍爱的柿子也失去了往日的宠爱,渐渐被遗忘在树上,无人采摘。然而,柿子的不幸却给秋日的山乡带来了新的生机,秋日的暖阳里,柿子红成为山乡一道风景。
柿子树上的红柿子一簇一簇地在房前屋后绽放,沧桑的柿子树、红彤彤的柿子、黄墙黛瓦的老屋、暖阳下晒太阳的老人,组合成一幅山乡美景。
老屋红柿相伴,那是秋日乡野的古朴喜庆;红柿树下翻晒秋收的老农,那是山村丰收景象;山坡上悠闲晒着暖阳的老牛与红柿树相衬托,那是乡村原始味道。在雪天,雪中红柿又是另一番景致,若遇天降瑞雪的日子,白雪覆盖山乡,柿树枝干也积压着白雪,红柿子就像是一只只小小红灯笼悬挂在树干上,格外耀眼,又是另一番景致,成为老家冬日乡野的独特风景。
这一幕幕由红柿子衍生的美景,犹如画在大地上的一幅幅美图,原先默默无闻孤独的红柿子又成了人们眼里另一种“宠物”,成为都市人心中寻找的乡愁记忆、梦里老家。
曾经偏远、闭塞、寂寥的山村变得热闹起来,游客来了,摄影家来了,画家来了,商机也来了,百年老屋修缮、农家乐、民宿应运而生,全国“老屋拯救”项目也在老家落户,昔日卖柿子的乡民留着满树的红柿卖起了风景,以前仅能换点盐油酱醋钱的红柿子,如今却给乡民带来了脱贫致富,体面地挣钱,体面地生活。
秋天,走进大山深处,来到乡间村落,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走去,就会发现处处都有红色的柿子点缀其中。老家山乡因柿子红而名声在外,成为都市人体验乡愁、寻找山乡美景的好去处,秋看红柿夏听蛙,远离尘嚣,放飞心情,过一回“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
秋天,到松阳来看柿子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