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吕恺 通讯员 马媛媛 章媚
本报讯 日前,莲都区天宁小学的学生在科学老师陈建秋的带领下走进劳动基地,化身农民开展了一场热火朝天的收割活动。陈老师化身为地地道道的“农民伯伯”,为学生们亲自讲授如何用镰刀、如何割稻,以及如何打稻脱粒等。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迫不及待地想一试身手。
当同学们手握镰刀,一缕缕金黄的稻穗簌簌地落入了同学们手中,沉甸甸的。同学们如获至宝,金灿灿的稻穗映着他们脸上的笑容,格外灿烂。
一边踩踏板,一边翻转稻穗,陈老师一边娴熟地示范着,一边跟孩子们分享自己从小就帮着家里干农活,长大后成为干活的“一把好手”。同学们深受鼓舞,看着一粒粒稻谷落下来,眼睛里充满了欣喜,一个个跃跃欲试。
除了割稻打稻,同学们还在陈老师的指导下,学起了扎稻草。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活,但认真好学的同学们很快就学会了。各种造型的稻草,不仅给大家带来了欢乐,更充分展示了同学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501班的王梓玲说:“我们从种子开始认识它,然后插秧,看着它们慢慢长大,到今天的割稻、打稻、晒稻,体验了‘盘中餐’的全过程,我们对‘悯农’有了更深的了解,对粮食也有了独特的情感,我觉得我以后会更加爱惜粮食。”
陈建秋老师说:“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来源于生活,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经常开展这样接地气的‘大自然公开课’,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充分享受大自然,而且能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到劳动的乐趣和丰收的喜悦,用实践活动促进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