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晓敏(松阳)
彩带是畲族姑娘的必备之物,在她们身上彩带无所不在,身上束的腰带、绑的背带、结的安带是一条精心编制的彩带,服装的领边、袖口、裤脚等处往往会装饰各式各样的彩带。一条彩带后面,隐藏着姑娘们的智慧和手巧,更呈现出家族的传承和教养。
家住云和坪垟岗村的雷水翠老人,今年60多岁,是当地有名的彩带编织高手。五六岁的时候,她跟着母亲开始学编织,母亲的师傅是外婆,一代代畲女在家族女性长辈手把手地教导下学会了编织。雷阿姨告诉我们,以前畲族姑娘一定要学会编织彩带,那是因为她们的一生之中要织出一条最漂亮的“定情带”,送给自己心爱的恋人。结婚当天,新郎取出彩带,将心爱的新娘牵入洞房。如此一来,一条短短的彩带伸展出畲族姑娘一条长长的爱情路,一条窄窄的彩带拓展出畲族姑娘们宽阔的人生大道。
编织彩带不需要什么特定的工具,讲究一些的摆上木头制作的织架,不讲究的只要有固定丝线的地方即可,家里的门环、柱子、桌子、凳子甚至是野外的树枝、篱笆都行,她们只要搬一张小凳子,丝线一头拴在固定点上,另一头拴在自己的腰身上,就可以动手编织。没有什么固定样式,全在于一双灵巧的手,她们一边聊天一边编织,彩带在笑声中越来越长。
雷阿姨在我们面前摆开了架势,将一根细长的丝线固定在柱子上,以黑线为经线,以白线为纬线,拉好经纬线之后,开始了随心所欲的编织,一条条五颜六色经线插入其间。她的动作快得让人目不暇接,快得让人缺乏想象,线条在她手上交织、穿梭、翻飞,一条带子很快成型,各种纹路浮现在了带子上。
她把祈福、向往、希望一一编织进彩带,方寸之间,那些丝线,是她手中的岁月,脚步匆匆。一个字符跳出来,一朵花儿盛开了,一只鸟儿扑腾着,让人看见了她心中那个同样五彩缤纷的世界。
雷阿姨说畲族彩带分为图案彩带和符号彩带,她随意拣起一根纹饰复杂的彩带,上面遍布类似于甲骨文形状的符号。畲族没有文字,只有字符和几何图形,这些充满奥秘的符号虽然形似于甲骨文,但是释义与甲骨文完全不同,与今天的汉字也不一样,属于畲民的独特创造。经过雷阿姨翻译,原来它们是最常用的祝福语——吉祥如意。
在我看来,畲族的每一个字符,看似结构奇怪,却都安插着祖先们的暗语,是他们对自然天地的深情阐述。它们的每一个笔画,看似最简单的横竖,是他们对生命的见解,都通向畲族精神血脉的深处。雷阿姨们的每一次全神贯注地编织,都是自觉地祭拜祖先,众人每一次由衷地赞美,都是让时间开口说话。
在雷阿姨的彩带里,除了众多的畲族字符,我发现了中国传统纹饰中常用的回文、菱形、方胜、“卍”字纹等传统样式。一条编织相当精美的彩带上,出现了不少斜织的“卍”字纹,一路连接着织到底,大小一样,方向一致,煞是好看。我知道,“卍”字纹相当于汉字中的万字,寓意着富贵、功德、吉祥、喜庆等,深受汉族百姓的喜爱。“卍”字纹一个连着一个,连绵的“卍”字构成的不间断的几何图形,象征“万福不断”。雷阿姨告诉我,“卍”字纹在她们眼里也是一种吉祥的符号,寄托着畲民美好的心愿与祝福。
畲民将这些奇怪的字符应用到服饰、彩带、香袋等物件中,外人看得云里雾里,畲民一看一目了然。如今,雷阿姨的手艺不仅传给了家族后辈的女性,也传给了更多愿意学习编织的畲女,她们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之外,还在网上直播带货,美好的希望在彩带中越织越长。
数百年来,坪垟岗村的畲民与当地汉民相融相合,他们学习和吸纳了汉族先进的文化,同时固守着自己民族本色,不仅仅是语言和风俗不变,三月三、畲族歌舞、彩带、刺绣、服饰等民族文化完整地保留下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传家千年的畲族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