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魏松(松阳)
小说在我的阅读里占的比重是最大的,我最喜欢中篇小说是: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川端康成的《雪国》,鲁尔福的《佩德罗·巴拉莫》与马尔克斯的《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海明威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这篇小说通常被人当成励志小说来看的。但落到具体的文本上,正如译者吴劳说的那样,是具有多层次解读的小说。
这篇小说所呈现的是一个孤独的失败者的形象。老人因为打鱼失败,一出场就受到同行的嘲笑,但他安之若素,这说明这位老人对生活的热爱,由此引发了他再次出海的念想,并付诸于行动。而小说接下来写的都是他出海的经过。他虽然打鱼仍旧失败,但他已经付出了努力,所以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这小说最大的特点就是故事简单,人物形象丰满,语句简练,叙述有力,使人过目不忘。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自幼不幸,但以其对生活的敏感,和对文学的无比挚爱,最终成就了他。我认为川端康成写得最好的小说,还是非《雪国》莫属。这篇近似散文化的小说,以其精心而随意的结构,成熟而诗意化的语言,苍茫并冰冷的意境,精准勾勒出二战中普通百姓对于宁静美好生活的绝望与向往。这篇小说,虽然自始至终没有流露出对当时社会好战情绪的批判,但在字里行间还是使人感觉川端康成对社会的疏离感和冷漠感。
《雪国》写的故事其实是非常简单的,说的是一位艺术家到雪国邂逅了两位女子,并发生纠葛的故事。从表面上看,是一部纯情的小说,但在川端康成的笔下,就是这样简单的故事,演绎成了一部对美的探索和对生命感悟的小说,的确令人感叹不已。从《雪国》以后,川端康成的小说,越来越把对生命的体验融入小说里,让人回味无穷。
鲁尔福的小说《佩德罗·巴拉莫》,这本书的故事非常简单,讲的就是儿子找父亲的故事。但叙述的方式就不简单。他一路走过去,见到的有时是生者,有时是死者,时空在这里可以说被打乱了。但是他叙述的故事悬念迭起,令人欲罢不能。最后让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恶人形象,而是一个对子女好,而对村民恶,害怕革命的父亲形象,这在当时的墨西哥具有普遍典型的意义。
生者与死者共同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上,只因为一个恶人的存在,打破了时间的限制。这类题材,这样的写法,到现在已经式微了。但这样的小说,比起相当沉重的现实主义小说,读起来还是有趣一点。而鲁尔福的小说,正是这样的小说。
马尔克斯的大名在国内文学界是耳熟能详的,这都来源于他的著名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他的《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这部中篇小说就显得小众化了。这部中篇小说讲的是年迈的上校等待退休金的故事,故事情节非常简单,里面的人物也非常有限。不过马尔克斯通过一个又一个生活细节将上校的生活困境表达出来,使人不但感觉到这不仅是上校的坎坷命运,而且是属于每个人面对的残酷现实。
这部以马尔克斯祖父为原型的小说,是一部语言简洁、叙述沉稳、内涵丰富的现实主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