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范监督执法程序。严格推行监督抽查“双随机一公开”制度,防止执法随意、标准不一、选择性监管等现象。根据企业风险等级,推行企业消防监督检查“信用化”,实施守信激励制度,对信用评级为“A”级的企业,实现年度最多“查一次”。同时,通过主动服务、柔性执法,教育引导问题整改,对于属于首次消防违法行为且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从轻、减轻或免于处罚。实施消防行政处罚的,严格裁量标准,坚持合法、公平、公正,注重教育引领,激发社会单位落实责任“主动力”。
二、精简行政审批程序。全面实施消防行政许可申请网上办、掌上办,落实即办制度,全面提升承诺制办件数量,法律文书免费邮寄送达。企业和群众申报消防行政许可前,可申请预检服务,监督检查人员严格按照预约时间开展指导或检查,一次性告知存在的问题,提高行政许可通过率,实现行政许可“零跑动”。
三、简化火灾调查程序。科学合理确定火灾现场保护范围,根据火灾事故调查勘验进展情况,及时缩小现场保护范围,当事人对火灾事故认定无异议可提前解除现场保护。涉及企业、不存在纠纷及刑事责任的火灾事故认定期限从30日压缩为20日,最大限度减小火灾事故调查对企业正常运营产生的影响,实现火调民生“驱动力”。
四、开展“火焰蓝”志愿服务活动。继续深化推广“红门亲子行”、“留守儿童俱乐部”等主题活动,全市每个大队至少结对帮扶一所学校、一家养老院、一名贫困学生,落实好助学帮困活动。同时,成立“山区火焰蓝”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文明创建、无偿献血、学雷锋志愿服务等活动,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创建,树立消防救援队伍良好形象。
五、精准指导服务企业。支队开通咨询服务热线(0578-2216021),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消防知识、行政审批、政策法规、技术规范等各种消防事项的咨询服务,解惑答疑。向残障人士和行动不便的消防事项申请人,提供线上、电话预约服务,“一对一”主动上门办理消防业务;重点建设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实现消防服务“零距离”。
六、强化科学施救能力。紧盯“全灾种、大应急”,继续深化专业处置能力提升,强化水域、山岳、地震等特种灾害专业救援队伍建设,加强熟悉演练和灭火救援技战术研究,做好灭火救援各项准备工作。同时,规范接警程序,及时、准确、文明受理群众报警,科学调派处置力量,规范处置程序,科学施救,最大限度减少损失,最大限度控制危害,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七、优化宣传教育方式。依托各地消防安全教育馆和消防队站,通过消防场馆预约平台小程序,向辖区群众全面开放消防科普基地、消防站(队),并借助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结合辖区火灾形势及主要特点,针对不同受众群体量体裁衣,制定有所侧重、喜闻乐见的宣传内容,广泛普及消防安全常识,全面提升群众“知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