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副刊瓯江派

避暑黄家畲

  清风(市直)

  周末朋友安排上山,避暑地是号称云和“小西藏”——黄家畲。到地才知道,黄家畲村是个非凡的村庄。黄家畲村是明朝浙西南银矿主要开采地之一。据《云和县志》记载:为便于银场管理,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设置云和县制。

  鼎盛时期,黄家畲附近有大小银坑三十六处、九九八十一洞。正因为银矿,给当地带来地位、财富和人气。当时黄家畲附近有九个村一千多人直接从事采矿炼银。大量“淘银者”的汇集,相关配套人员的汇聚,商贾往来。当地的繁荣,引起明朝政府更为重视,明朝天顺二年(1458),朝廷在此专门设立了政府机构:银官局,并派钦差内官阮料坐镇黄家畲监督开采银矿。

  黄家畲村,建于宋咸平年间,约为公元1000年,村名的来历已无确切的资料佐证。据说是一黄姓祖先,游此落地生根,“刀耕火种”开创基业。所以,这里的“畲”字并非“畲族之意”,此村也和畲族无关。这村主要有黄氏、刘氏、叶氏、王氏等从福建、龙泉、松阳、景宁等陆续汇集,户籍人口有一千多人,和睦共处,共建基业。

  黄家畲村为市级农家乐特色村,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村中多处竖立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牌碑。

  黄家畲村地处云和县的最高峰是白鹤尖(海拔1593米),和第二高峰白鹤仙顶在叶垟岭一带交会,撞击出一个千米多高的垭口。正如“山”字的中间那竖,两高峰屏护着的中间小高峰,两边有两“大哥”护卫。黄家畲村,坐落在海拔980米的山腰。

  黄家畲境内至今存留有明代银坑洞群、矿石搬运古道、天顺二年“银官局”、冶炼遗址等云和银矿遗址,还保存有粉碎银矿石的石磨、石臼等文物。

  村庄地处海拔980米,气温比山下低5-10度,当天市区温度达41度,而这里温度只有30多点,真的是感觉到了“凉爽的风迎面吹来”。沿村比邻开设农家乐,大家友善经营,绝大多数为每人每天120元包吃住。村庄缘溪布局,一道道山泉从白云缭绕的山巅汇集成黄源溪,村庄的民宿可谓都是“溪景房”。周边又全是茂盛树林,植被昌盛,“负氧离子”暴表,置身天然的高山森林氧吧中,是理想的避暑之地。

  村庄虽是黄姓祖先开创,但现在村中留下刘氏古屋最为气派。尤其是“彭城旧家”。“彭城旧家”既为刘氏人家:刘氏本自陶唐帝尧之后,受封于彭城,赐姓刘姓,故刘氏为彭城郡。彭城旧家,坐东朝西,倚山面水,高墙封闭,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采用砖木石雕工艺,融古雅、简洁、富丽为一体。整体建筑以木构架为主,梁托、爪柱、霸拳、雀替、斜撑等大多雕刻花纹、线脚。梁架构件的巧妙组合和装修工艺技术与艺术手法相交融,达到了珠联璧合的妙境。

  刘氏宗祠。宗祠东面靠山,其他三面夯土墙,中间辟石库大门,门额上楷书阳刻“刘氏宗祠”四字。这天不巧正在修葺,不能进入。但高高耸立的双斗旗杆,彰显刘氏为村中望族,耕读传家、文豪辈出,施济经营,急公向义,乐善好施携乡邻重建毓元桥等,做了不少好事善事,出了不少人才。

  房子旁边还种有水稻,在农村这种布局也少见了,在这也可看出主人的勤劳。

  黄家畲村位于云和县西南部,距县城32公里。交通方便,古村韵味,山绿水清,环境优美,凉爽舒适的黄家畲村是个纳凉胜地!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2-08-31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327408.html 1 3 避暑黄家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