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买了很多年了,最喜欢饼里的咸菜。”“早上吃一个饼,感觉上班都有劲了”……每天早晨,在市区晶都步行街的一条巷子口,一个小摊引起许多人驻足。这个小摊的摊主名叫富慧芬,小摊主要卖特色酥脆油饼,还有杂粮煎饼、手抓饼等多种选择。
自制咸菜、辣椒酱
她根据猪价来调整饼价
“你先尝一尝阿姨的饼,好吃再采访我。”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富阿姨的饼摊,她娴熟地做了一个酥脆油饼。只见这个油饼面皮金黄,记者轻咬一口,酥脆的饼皮下是厚厚的馅,萝卜丝、咸菜和肉丝比例适当,吃起来香脆可口。
“我做饼用的梅干菜和辣椒酱都是自制的,别的地方吃不到哩。”富阿姨笑呵呵地说,她的丈夫在乡下种了几亩地,专门用来做咸菜和辣椒酱,加上自己独家秘制的面皮,饼的口感非常独特,“很多人因为咸菜喜欢我们家的饼,还有人上门单独买咸菜,但是都被我拒绝了,我们自己都不够用呢。”
光顾富阿姨饼摊的大多是老顾客,有家住附近的居民,有在附近店里上班的人,也有些过路的市民,他们都喜欢在早上买一个油饼,开启活力满满的一天。
“我在这里买了好多年的饼了,非常实惠,味道也很不错。”家住附近的市民王阿姨买了两个半肥瘦的油饼,花了11元。富阿姨说,她根据猪肉的价格调整自己的收费,“原来半肥瘦的饼卖6元一只,最近猪肉价格下降了,一个饼也相应便宜了5毛钱。”
富阿姨在摊位后方的台阶上放了几张便携的小凳子,需要现做的客人就在一旁坐一会,互相唠嗑。记者注意到一位年轻的父亲一直坐在一旁等候着,原来他为儿子点了一款“隐藏菜品”——秘制薄脆。
只见富阿姨在做杂粮煎饼的锅上摊了一层面皮,等煎饼锅的余温慢慢将面皮煨至酥脆,再放到油锅里炸一下,一份金黄香脆的薄脆就出锅了,再撒上薄薄一层自制辣椒面,一份美味小零嘴就制成了。“这原本是我放到杂粮煎饼里的薄脆,他家孩子非常喜欢吃,也就成了摊位上的‘隐藏菜品’了。”富阿姨笑着说。
当天摆摊期间,一户人家的床单随风飘落到附近,富阿姨捡起来叠放在凳子上。“很多客人都成了我的朋友,以前很多人会把快递甚至家里的钥匙寄存在我这里。”富阿姨在晶都步行街摆了近30年的摊,早已和附近居民、商家打成一片。
为了让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
她决定出来摆摊卖饼
记者了解到,上世纪90年代初,富阿姨就在丽水街头摆摊做饼了。至于她这一手做饼的绝活,还得从她的童年说起。
富慧芬今年56岁,出生在莲都区雅溪镇,从小跟着奶奶一起生活。“我奶奶做的饼非常有名,她做饼时我就帮着打下手,看多了也就学会了。”富阿姨说,等奶奶年纪大了之后,她继承了奶奶的手艺,村民有什么喜事,都会邀请她去做饼。
第一个儿子出生后,富阿姨想靠自己的手艺让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出来摆摊卖饼。”富阿姨说,一开始她在原来的丽水毛巾厂门口摆摊,之后又来到四牌楼附近,在这一摆就是30年。
“那时候刚来城里,真的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富阿姨回忆,刚开始摆摊的时候,一个饼卖1元钱。好在大家认可她的手艺,饼摊的生意一直不错,最多一天能卖400多个饼。“很早的时候,就有人专门从外地来买我的饼吃,有老先生用100元钱买了一个饼,因为他说在饼里吃到了他怀念的家乡味。”富阿姨骄傲地说。
一天到晚在外面摆摊,回到家经常累得直不起腰。尽管生活辛苦,但富阿姨一直是个乐观的人,因为常年穿着一双解放鞋,熟知的人都叫她“解放鞋妈妈”。就是这样一个勤劳的女人,用自己的双手“烙”出一个家庭的幸福生活。
经过多年的努力,富阿姨和家人的生活也越过越好,如今她的一双儿女都已成家立业。本来可以享清福的她还是闲不下来,每天一大早就出摊,到中午才收摊,她说:“大家喜欢我做的饼,我打心眼里开心。”
记者 谢佳俊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