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大型真菌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中国香菇、黑木耳、灵芝之乡,也是“菇神”吴三公开创人工栽培香菇的“圣地”。
2021年以来,丽水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开展了瓯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丽水市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联合鲁东大学等单位开展了丽水市重点大型真菌——毒蘑菇调查,取得了初步成果。
今天,记者带大家认识在丽水调查到的几种剧毒蘑菇,如果在野外遇到,请市民朋友千万不要采摘、食用。
残托鹅膏有环变形
(Amanita sychnopyramis)
子实体中等,菌盖直径3~8cm,平展,浅褐色至深褐色,有白色至浅灰色的锥状鳞片。菌肉白色,受伤不变色。菌褶不等长,白色。菌柄长5~11cm,直径0.7~1.5cm,米色至白色,圆柱形,菌柄基部膨大,直径1.5~2cm,菌柄中下部常着生有膜质菌环。生长于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地上。
中毒反应:残托鹅膏有剧毒,含有剧毒的鹅膏肽类毒素,是神经精神型和急性肝损伤型毒蘑菇,中毒后常表现出恶心、呕吐、运动性抑郁、共济失调、精神错乱、视觉畸变、头晕、兴奋,严重者出现昏迷、抽搐等症状。
异味鹅膏
(Amanita kotohiraensis)
子实体中等,菌盖直径5~8cm,近半球形,成熟后凸镜形至平展,白色,有时中央带米黄色,边缘常悬垂有絮状物。菌肉白色,受伤不变色,常有刺鼻气味。菌褶浅黄色,密。菌柄长6~13cm,直径0.5~1.5cm,近同柱形,白色。有菌环,白色,常破碎消失。菌柄基部近球形。生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地上。
中毒反应:异味鹅膏有剧毒,含有剧毒的鹅膏肽类毒素,是胃肠炎型、急性肾衰竭型和急性肝损伤型毒蘑菇,误食会致命。
裂皮鹅膏
(Amanita rimosa)
子实体中等,菌盖直径3~5cm,扁半球形至扁平,菌盖表面白色,中部米色或黄褐色,平滑或偶有辐射状细小裂纹。菌褶白色。菌柄长5~8cm,直径0.3~1cm,白色至污白色;菌环膜质,白色;菌柄基部近球形,直径0.8~1.6cm。生长于壳斗科植物为主的阔叶林中地上。
中毒反应:裂皮鹅膏有剧毒,为急性肝损伤型毒蘑菇,含有剧毒的鹅膏肽类毒素,严重时将会导致肝肾功能衰竭死亡。
灰托鹅膏
(Amanita vaginata)
子实体中等,菌盖直径3~8cm,凸镜形至平展,灰色或浅褐色,边缘有显著条纹。菌肉白色,伤不变色。菌褶近白色。菌柄长5~10cm,直径0.5~1.5cm,白色至污白色。有菌托。在针叶、阔叶或混交林中地上单生或散生。
中毒反应:灰托鹅膏毒性较强,是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和溶血型毒菇,中毒后发病较快,有头昏、胸闷等症状。
条纹盔孢伞
(Galerina vittiformis)
又称沟条盔孢伞,子实体小,菌盖直径0.8~1.5cm,圆锥形、钟形或平展,有时中部有脐状尖突起,表面黄褐色,光滑,常有放射性条纹,干时条纹不明显。菌肉薄。菌褶稀,黄褐色。菌柄长2.5~3cm,直径1~1.5mm,圆柱形,红褐色,无菌环。分布于亚热带或热带山林区。
中毒反应:条纹盔孢伞有剧毒,中毒后发病慢,中毒后有呕吐和腹泻、腹部痉挛、眩晕、心悸、气短、局部麻木、神志丧失等症状。
亚稀褶黑菇
(Russula subnigricans)
又称亚黑红菇、亚稀褶红菇,子实体中等。菌盖浅灰色至煤灰黑色。菌盖直径6~11.8cm,扁半球形,中部下凹呈漏斗状,表面干燥,有微细绒毛,边缘色浅而内卷,无条棱。菌肉白色,受伤处变红色而不变黑色。菌褶浅黄白色,受伤变红色,稍稀疏,不等长,厚而脆。菌柄椭圆形,长3~6cm,粗1~2.5cm,较盖色浅。分散或成群生长于阔叶林中及混交林地上。
中毒反应:亚稀褶黑菇有剧毒,为神经精神型、胃肠炎型、急性肾衰竭型、呼吸循环衰竭型、溶血型、多功能损伤型和横纹肌溶解型毒菇。误食后一般在1小时内出现症状,开始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现象,并有乏力感;24小时后,出现全身乏力明显,肌肉痉挛性疼痛,肢体乏力,明显的腰背痛,肌肉酸痛;胸闷、心悸,呼吸急促困难;血尿或出现酱油色尿液;严重者最后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大青褶伞
(Chlorophyllum molybdites)
又称铅青褶伞、铅绿褶菇,子实体大,菌盖直径5~25cm,白色,半球形、扁半球形,后期近平展,中部稍突起,幼时表皮暗褐色或浅褐色;成熟后中部鳞片呈褐紫色,边缘渐少或脱落。菌肉白色或带浅粉红色,松软。菌褶宽,不等长,初期污白,后期呈浅绿至青褐色。菌柄圆柱形,长10~28cm,粗1~2.5cm,纤维质,表面光滑,污白色至浅灰褐色,基部稍膨大,干时有香气。有菌环,生长于菌柄上部。该菌种分布广泛,多生长于野外,喜雨后生长在草地、田间等地区。
中毒反应:大青褶伞有剧毒,胃肠炎型毒蘑菇,中毒后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严重的会出现胃肠道出血及抽搐。
记者 刘烨恒 通讯员 胡亚萍 董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