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城事重点

  15天家访了36位学生

  放假前,潘老师就跟学生许诺:暑假要去家访。同学们疑惑地问:“老师,班里那么多学生你都要家访吗?”“老师,我家很远哎!”“老师,如果你来,你就是从我读书起第一个来我家家访的老师。”……

  潘老师所在的班级共有36位同学,来自全市各地。“为了‘逼’自己走访完所有的学生,在放假前最后一天,我让同学们以抽签的方式互写了一张奖状,并且把奖状留下来,等我家访再送去。”潘老师说,家访时,她想给学生带去“精神礼物”,便拿出自己10年前写的日记体专著《我的一天 我的一年》,并给每位同学写了赠言。

  “作为英语老师,文字功底不深厚,何况这是10年前的作品,文字本身可能不值得一读了,但是我想告诉同学们的是坚持写日记的这种行为还是值得肯定,一年当中,我也不是每一天都有时间、有精力写,我也会疲惫、懈怠、想放弃的时候,但是咬咬牙也就坚持下来了,学习也是一样,我们需日日坚持,不问结果,这个坚持的过程本身就足够绚丽。”潘老师说道。

  于是,潘老师仔细查阅了学生的家庭住址,做了路线规划和电话预约。

  7月20日下午2点40分,潘老师的家访之旅开始了。

  第一位家访的小俊是潘老师唯一一位从高一入学就开始任教的学生,虽然知道小俊的家离市区比较远,但一查地图还是出乎意料。全程最优路线也要近50分钟的车程,不仅要走高速,还要走乡道,而且乡道全程在修路,一路上坑坑洼洼。

  “通过这次走访才深深体会到小俊回家一趟的不易。”潘老师介绍,按照学校周六下午放学,小俊坐公交到客运西站,转车到雅溪镇,再转车到雅里,再步行或家长骑车接回家就天黑了,周日上午吃了早午饭就又要开始返程了。

  在家访中,小俊妈妈的朴实让潘老师感触到:家长的勤劳、淳朴、热情就是最好的教育, 家访也一样,走到家就是最好的无言教育。

  在暑期的家访中,潘老师行程最多的是7月29日,从市区出发到龙泉安仁镇安福村,行程97公里,从安福村到遂昌行程133公里,再从遂昌回到市区又是103公里,一天共行程333公里,潘老师说:“当时真的觉得自己像一名勇士一样。”

  从7月20日到8月4日,15天时间里,潘老师走访完了36个学生家庭,36段路程中有36个不同的故事。“这一路虽然很辛苦,但能到每位同学家中实地感受他们的成长故事还是很值得的。”潘老师说,这次家访也特别感谢自己有孤独上路的勇气,对教育热血如初没有变。

  家访让教育更立体

  作为一名资深教师,潘老师先后在青田铁资中学、青田中学任教,目前是丽水中学学生发展处主任。从1998年担任英语老师以来,24年间,潘老师一直坚持家访。

  “以前单身的时候,我周末就走路、坐公交去学生家里,那时候时间也有,通过家访也改变了一些学生的情况。”潘老师回忆说,她先前在青田任教时,有一位学生家庭条件很困难,父母不让她继续上学,后来,她走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到女孩家中与家长沟通,多方帮助下,女孩才回到了校园。

  潘老师还告诉记者一个小插曲,她的爱人便是在一次家访中认识。“当时去家访,认识了学生的舅舅,后来经过了解和接触,最后两人组建了家庭。”潘老师笑着说,这个故事也一直在教育圈里流传,教育局的领导也以此鼓励年轻教师参与到家访活动中。

  对于此次家访,潘老师不仅给每位同学送去了奖状和书籍,还在回程后写了36篇家访日记,并发表在自己的个人微信公众号,得到了很多老师的转发与点赞。《妈妈不在家的家访》《驾车80KM赴景宁家访,鼓励潇同学返校》《目标坚定要当警察的女生》《第一次真的有老师来家访》……一篇篇家访日记都是潘老师的真情流露,肺腑之言,也形象地描绘出36位同学不同的成长环境及个性特征。

  “家访不仅仅是向家长讲述学生在校的情况,我们也能从家长那了解到更全面的学生,教育故事从平面叙事到立体叙事。”潘老师说,通过此次家访进一步拉近了家校之间的距离。

  潘老师的家访故事也在朋友圈流传开来,潘老师读书时的高中老师陈洧慧也转发了推文链接,并写到:“为有这样的学生、校友感到骄傲!”潘老师则回复到:“谢谢陈老师,当年在盘中时,陈老师带我们几个同学去家访的美好画面依然刻印在我的脑海里……让我长大努力成为你!”陈老师则说:“如果说当年是我影响着你,现如今是你感动着我了,我也要继续努力,努力保持原来的我。”

  教育的传承在潘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很多年轻教师也纷纷为潘老师的家访举动所敬佩,并为之留言或转发朋友圈配文到:“用心做教育,真情育栋梁,致敬”“动人的教育情怀”“真是做到了极致!”……

  对于这些评价,潘老师表示:“教育就是传承,我会保持教育的初心,努力越做越好,让更多人感受到教育的温暖和快乐,把教育做实做细,回到本真。”

  记者 吕恺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2-08-17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325398.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