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杨潇 通讯员 蓝伟杰
8月2日,记者从莲都区残联获悉,视力四级残疾人金涛收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高考以660分被浙江大学理科试验班录取。
这个18岁的小伙子,刚出生不久就被查出了先天性的视力不良问题。然而,视力障碍阻挡不了他对知识的渴望,生活艰辛没有磨灭理想的火花,他比普通孩子付出更多的努力,最终迈入了心仪的大学。
最怕的事情是不让他读书
2004年8月,金涛出生在莲都区峰源乡。刚出生不久,他就被查出了先天性的视力不良问题。经过就医,视力还是不能完全恢复,金涛眼中的世界总是模糊的,只能佩戴特殊的视力矫正眼镜才能看清,但在强光环境中,视力还是很受影响。
“戴上矫正眼镜后,像看书这种近距离的阅读影响不大,但是在上课时影响就比较大了。”金涛告诉记者,即使自己很努力去看,也总是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好在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对他十分关照,将他的座位调至前排,他才能正常上课和学习。
虽然视力问题确实给金涛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但他从小到大学习都非常认真,成绩一直很不错。因为成绩优异,就读丽水中学时期,学校还为他减免了部分学费。“最怕不让我读书,记得小学毕业的那个暑假,有次听到爸妈说学费太贵了,我还以为不让我上学了,为了这个事情,我还偷偷哭了好几次。”金涛笑着说。
金涛的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他的父亲金邦亮告诉记者,金涛读高中时都是在学校住宿,为了备战高考,争取更多的复习时间,他一年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每天6点起床,到教室背诵古诗和英语单词,晚自习结束后,还和寝室同学一起复习到深夜11点才睡下。看着儿子如此用功,金邦亮心疼得不知所措,只好在市场买来鸽子,炖好后送到学校门口,给儿子补补身体。
收到浙江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金涛为自己感到欣喜的同时,并没有对学习产生懈怠。高考结束后的假期,他坚持每天背诵英语单词,阅读一篇英文文章。“进入大学后,肯定很快就要考英语四六级,我必须利用好现在的时间提前学习。”对于未来的学习生活,金涛有着清晰明确的目标,他要备考清北的研究生,见识更广阔的世界。
总说“饭吃饱有书读就好”
金涛的父亲金邦亮年轻时因车祸受伤,被认定为肢体四级残疾,目前在一家福利厂做工,每个月的工资只有1600元,一直以来家里的生活都比较拮据。
在丽水中学读书时,除了必要的开销,金涛便不再向家里索要其他的零花钱,“给他100元、50元,他都不会要,但是给他10元、5元他会收着,一般留着买书本和文具。”金邦亮说,“涛涛从小就很懂事,从不乱花钱,也不在意吃和穿,总是和我们说饭吃饱有书读就行了。”
从初中开始,金涛就养成了阅读课外书的好习惯。周末,他常常一个人跑去书屋或者新华书店看书,一看就是半天,但是他不舍得花钱把书买下来。前段时间金涛来市区办事,看着饭馆十几元一碗的馄饨,他觉得心疼,宁可饿着肚子,接近下午3点才回家吃了午饭。
“涛涛的一双鞋子穿了不知道有几年了,鞋底都快磨破了,也不让我给他买新的。一次放假回家,他老妈帮他刷刷干净,晒在阳台,我看到眼泪都流下来了。”面对如此懂事的儿子,金邦亮既欣慰又心酸。
看到金涛考上了浙江大学,全家人都为他感到高兴。金涛的表哥为他买了人生中第一部手机和一双600元的鞋子,收到礼物的金涛嘴里不停地念叨:“太贵了,太贵了,600元不知道能买多少双鞋子了。”
后来,家人又带他来到了水果店,让他挑选一些喜欢吃的水果,金涛看着店内10几元一斤的水果,再次望而却步。“我们没能力给他富足的生活,对他的关心还不够,也许他出生在其他的家庭,成绩会比现在更好。”金邦亮说话间流下了泪水。
而面对父亲的愧疚,金涛却说:“谢谢爸爸妈妈含辛茹苦把我培养成人,我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