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全民阅读

■ 读后有感

桥上和桥下的风景

——读《廊桥笔记》有感

  陈海聪(松阳)

  《廊桥笔记》是丽水本土作家鲁晓敏历时10年之久,亲历10多个省市、300余座古廊桥,为我们带来的一场中国廊桥的文化寻访之旅。本书是目前国内首部廊桥文化散文集,这是一本既专业、又通俗的廊桥文献,一本既有趣、又有料的行走笔记,它更是诗和远方的模样,让人感叹前人的智慧,也看到了写作者的执着。

  一册笔记,展现的是古人的匠心和智慧

  木平廊桥、伸臂式廊桥、石平廊桥、石拱廊桥、木拱廊桥……这些廊桥,似一条条架设于山水间的“游龙”“飞虹”,鬼斧神工,令人惊叹。

  在书中,作者以丽水为圆心,将笔触伸向大江南北,为我们勾画了一张宏阔而细致的廊桥版图,他用专业的解读和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描写,写出了廊桥屹立于天地之间的自然大美,道尽了廊桥的前世今生,说全了人与廊桥之间千丝万缕的勾连。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作者笔下这一座座守护在村头街尾水的廊桥,依旧傲然挺立,依然风姿绰约,它们承接着传统与未来,成为我们心中那一抹挥之不去的浓浓乡愁。

  一册笔记,讲述的是时代变迁中的廊桥故事

  廊桥,是休憩场所、祭祀神庙、交易市场,也是娱乐平台、地标建筑、文化长廊。它不仅仅是一座公共建筑,更是老百姓心中团结乡民的纽带、代表地域文化的图腾。

  文中,作者用“何以廊桥”“廊桥之境”“美哉廊桥”“廊桥遗梦”四个章节,生动地阐述了廊桥的历史变迁、分布情况、特色与美景,以及历史文化意义,并用较多的笔墨描述了家乡丽水的廊桥。

  对于庆元人来说,廊桥从来就不是普通的通行道路。在古代,很多廊桥是菇民所捐建,也是香菇交易的重要场所,见证了庆元香菇产业和香菇文化的发展;战争年代,革命烽火燃遍丽水的山山水水,许多廊桥成为了联络点、秘密交通站,甚至是红军的宣传之所、休憩之地,留下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故事。如今,这一座座廊桥仍是丽水人生活中难以割舍的一部分,它们连接着山里山外,连接着溪流两岸,更连接着浓浓乡情与亲情。

  我想,每一座廊桥都有很多故事,通过鲁晓敏老师的笔触,让我们知道了丽水廊桥的灿烂历史和在国人心中的地位,也看到了一个个微缩版的世界。

  一册笔记,让我们看到了追桥人亦是追梦人

  在书中,有母子两代薪火相传的“守桥人”,也有一生节衣缩食但出巨资修路铺路的“造桥人”,还有像鲁晓敏老师这样执着坚定的“追桥人”,利用业余时间,孤身前往祖国的大江南北,寻访遗落人间的数百座廊桥。

  一步一步走来,一字字的敲击,这本笔记呈现在大众眼前。其中多少心酸、孤独和艰难,可能只有作者才最能体会。这种专注,这种执着,令人动容。其实,认识鲁晓敏老师是10年前,那时他兼任着松阳作家协会主席,对古村落、对乡村充满情怀,一有时间就扎进村子里,用了10多年的时间,把松阳的古村落都走遍了。他写的乡村写到了大家的心坎里,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上,让很多人知道了在浙西南,那里藏有“江南最后的秘境”——松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下看到了你。作者看到了一座座廊桥背后的动人故事,而我们更看到了一个为廊桥笔耕不辍、竭尽全力的护桥者,用行动为我们树起了榜样,传递了力量。

  我想,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就让我们跟随“追桥人”的足迹,一起聆听那时光凝结的“廊桥故事”,它会告诉我们,在诗与远方的尽头,有一座美丽的廊桥,这美丽的“飞虹”是我们共同守护的风景。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2-08-03 ——读《廊桥笔记》有感 ■ 读后有感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323537.html 1 3 桥上和桥下的风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