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欣(龙泉)
近日,持续阅读江晨新出版的诗集《瓯江水边的村庄》,仿佛他带着我,在那些我曾走过与不曾走近的村庄走读了一遍。诚如江晨所说的“瓯江既是一条自然的江,又是一条文化的江”,江边的万千村落,是“诠释乡愁的重要载体”。
这部诗集是历史与现实的交织、山水与人文的交融、景色与风情的描绘、情境与心境的呈现。
所谓文化的江,是因为瓯江水边村庄,在远古年代,就有欧冶子在秦溪山下的剑池湖铸剑,在瓯江水边的琉华山下的大窑村就有人生产惊艳世界的青瓷。所谓文化的江,是因为有灿若群星的历史人物,都诞生在水边的村庄,诗中可以带你走向宋代宰相何执中、两朝帝师何澹的故里;可以带你走进进士村;也可以沿着屐痕寻访江湖派诗人叶绍翁在岩后村的足迹……
江晨满怀为村庄写诗志的赤子情怀,记录瓯江水边村庄的发展变迁史、村民的创业史和心灵史,并在抒写中实现对生命、心灵和灵魂的观照,进而诗意展现瓯江两岸村庄的自然形态和人文历史,探寻瓯江文化的意蕴,保留瓯江文化的根。他利用6年多的业余时间,跑遍了丽水市200多个村庄,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182个村庄进行抒写,创作完成了214首诗歌,较全面地展现了瓯江两岸村庄的景象。江晨出生在大山深处的南垟村,对乡村怀有特殊的情感。那一组写故乡的诗,那山那水那古树,那林中的鸟语,都刻入了他的记忆;那老屋的马头墙、旧木门、泛绿的青苔以及在老屋住过的先人,都在诗中再现,并融入自己感悟,对先人的敬仰,对先人劳作与邻里间和睦相处的情境,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读之,让人动容!
《瓯江水边的村庄》是一部集约式、全景式展现水边村庄的佳作。这里面,有海拔八百米之上的月山大野,有多座闻名遐迩的古廊桥。后坑有一个又一个冰白镶嵌在岩石间,是第四纪冰川的遗迹。这些古意幽深的风景,是大自然的杰作,是瓯江水边的奇观。瓯江水边有浙江最高的悬崖上的村庄——周岱,悬崖千丈,令人惊栗,民舍、梯田、古寺在雾海中忽隐忽现,一派世外桃源景象,让人流连忘返。伴随诗作者,在瓯江水边行走,可在张山古道听松,大风刮过,卷起松涛阵阵,气势磅礴,令人振奋。深秋可在官埔垟观赏满山红叶,隆冬可到桥坑访梅,春日可到黄南油菜花海中看蝶飞蜂舞,可到车盘坑观赏满村如雪的梨花。在石仓、在源底、在河阳,那些古民居,那些历史悠久的老屋建筑的格局,那屋中或木或砖的浮雕令人目不暇接,古代工匠们的智慧与精湛的技艺,令你惊叹!
在诗集的引领下,我们可以去石塘,观赏水墨画似的村庄意境;在岩下、宫前,在品尝缙云烧饼的美味的同时,观赏那些冬暖夏凉的石屋与古祠,领略石头世界的独特魅力;在堰头,可观赏古堰与矗立水边的古樟;可观赏古桥、古庙、古牌坊、古碑刻、古文物,让人目不暇接,惊叹古文化的丰富与奇妙。在诗集引领下,我们还可到大山腹地的畲族村寨走走,如景宁众多的畲族村寨,如龙泉竹垟的畲族聚居地罗墩等等,听一听畲族的山歌,看看村寨的风景,领略一番畲族的风情。须知,这也是瓯江水边不可或缺部分。在诗集引领下,还可以拜会那些历史名人的故居,如青田明代国师刘基的故居,名臣章溢在龙泉横溪岸边章府会的故居遗址,明代著名学者、《草木子》作者叶子奇在双溪口的故居,著名教育家王刚叔在盖竹村的故居,还可到汤山头,回味明代大戏剧家、《牡丹亭》作者汤显祖曾经发自内心的讲述。在诗集引领下,我们还可以走进革命老区,如住龙,如宝溪等等,牢记革命先烈的功绩,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江晨寻找并践行了一种新的写作可能,收获了“把自然、人文与生命渗透到诗歌的每个字、每组词中,使其具备应有的质地和光泽”的丰硕成果。我赞同这样的观点:“全书为不分章节结构,214首诗分开阅读,是一个个诗意村庄的短章;连接起来,就是一部瓯江水边的村庄的长诗,或者史诗。”同时,透过诗集,我还“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