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刘烨恒 通讯员 胡芸 文/图
每年5月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日前,丽水市图书馆联合丽水市残疾人联合会举办了“悦读共富”2022助残日活动,邀请了北京联合大学在读视障硕士研究生叶景芬,市残联残疾人专门协会党支部副书记、市聋人协会副秘书长李盛楠,以及几十位残疾人朋友参加。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了相互的成长故事。
叶景芬:
人生需要看似远在天边的梦想
叶景芬是一名来自龙泉的盲人女孩,她患有先天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从小在盲校读书。2021年25岁的她考取了北京联合大学中医专业硕士,成为当年浙江省唯一一名考上研究生的盲人学生。
在我之前二十多年的人生里,阅读就像是一个让我相见恨晚的朋友,在它的身上,我汲取到了很多能量。
我可能是视障者中比较早接触到阅读的一批人。我患有先天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从小在盲校读书,小学的时候,我常常喜欢去借视障者喜欢的一类杂志——《盲童文学》,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阅读带给我的快乐。通过这本杂志,我感受到有很多生活在不同地方的视障者的喜怒哀乐,在这个过程中,我仿佛自然地融入了一个集体。
我在初中以前,其实是一个不太健谈的性格,因为想自我成长,改变自己的性格,初中以后,我阅读了大量心理学书籍。
我很喜欢一本名叫《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书,我第一次看这本书是在初三的时候。后来我在高考考大学以及考研的那段时间,每当我觉得累的时候,都会反复阅读。这本书的故事情节很简单,但能给我无尽的力量,并比别人更加勇敢地去进行新的尝试。
阅读对于我的改变,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阅读塑造了我不一样的价值观,让我更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更加愿意走出去进行更多的尝试。另一方面是,阅读让我相对而言比之前更加健康,我觉得阅读是一种无形的力量,积累得多了,让我觉得跟世界的连接同样也变得更多了。
2021年,我参加了研究生考试,并取得了396分的成绩,比国家线高出97分。通过复试,顺利考取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中医专业硕士(针灸推拿学)。
我现在就读硕士一年级,学的是中医学专业,我想成为一名医生,尽自己所学,为他人减轻痛苦。
完成研究生学业以后,我希望能够顺其自然地在社会某一领域尽我所能做一些贡献。除了从医,我还想做“残健融合”的工作。我们是盲人,看不到别人。但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帮助这个群体被人看到。
有时候看着梦想遥不可及,事实上,人生就需要看似远在天边的梦想,让我们朝着那个方向无限接近。即使只是无限接近而不是实现它,也是我们人生中的重要动力之一。
李盛楠:
在人生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1993年出生的李盛楠是丽水市残联的一名职工,同时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姑娘,热爱绘画,擅长茶艺,曾获2020年“最美浙江人·最美残疾人”提名人物。
正是读书,让我这个自4岁起,因一场高烧而引发神经性耳聋,失去了言语发音能力的孩子,能与世界对话。
还记得我的父母带我四处求医,在杭州聋儿康复中心进行了两年艰难的言语训练,慢慢地学会了开口说话。
后来,因为热爱画画,我去了杭州学校学习画画专业。通过在学校的学习,我不仅增加了技能,还学习了手语,学会了唇语。
上课时,我一边盯着老师打手语,一边看着老师说话的口型,慢慢地能够准确使用手语和大家交流。
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帮助下,我从读字母、咬字不清到慢慢会说词语、句子,从发音不准到可以正常交流。更关键的是,我学会了方方正正的中国字,学会了看书。
平时,我还会把读书心得用手语和朋友交流,带动其他朋友一起读书。也因为手语,我还成为了一个世界和另一个世界的桥梁。
这样的经历,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习可以改变命运。读书,真的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通过读书,让我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
在这期间,一本名为《茶道:从喝茶到懂茶》的书,拉开了我的茶文化之路。通过读书,我仿佛看到了江南翠绿茶园,西南蜿蜒曲折的茶马古道,郑和下西洋满载茶叶、瓷器的船队。不知不觉中,我爱上了茶。
同时,通过研读茶书,我提升了自身修养,并取得了一点小小成就。2019年,我受邀在全国残疾人才艺大赛上作茶艺展演,得到了广泛好评。
业余时间,我会写一些关于自己感受的文字,那是对生活的无限希望。我希望可以通过文字传递温暖,让更多像我这样的人不迷茫、不彷徨,在漫漫人生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