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桑榆大作

  昨天,好邻居端了一盘热气腾腾的清明粿上门,我的家里立即飘起一阵阵清香,有了这个季节独有的味道。看着眼前清明粿,一种熟悉的乡愁慢慢地弥漫开来。

  来丽水60年,每个清明节总可以闻到这熟悉的气息。小时候是父母亲带着我们做清明粿,丽水话叫“蓬点心”,这个“蓬”指的是用于制作外皮的艾草或鼠麴草。而这个“蓬”的采摘就是我们小孩子的专项活。垂柳吐绿,春雨丝丝,田野一片生机,挎上竹篮,那时没有塑料袋,也没有什么污染,城边到处是田野,很快就可以摘满一篮“蓬”。我们喜欢选择棉“蓬”,也就是鼠麴草,它表面有一层细细的白色绒毛,还会开出黄色的小花,本身有着淡淡的草香味,味道不像艾叶那么重。有些年份棉“蓬”少了,也会摘些艾草,丽水话叫剪刀“蓬”,叶子与剪刀叶很像。这两种野草做的清明粿都很香。相对而言,加入艾草的清明粿比加鼠麴草的颜色要亮丽一些,但加鼠麴草更能增加米粉团的韧性。城市长大的我野草认识不多,而这两种“蓬”到现在还是很清晰地记得。

  不记得什么时候开始自己不做清明粿了,但一直没有缺过。每年姐夫都会从云和带回来,云和的清明粿像馒头,圆圆的,满满的馅料,甜的是芝麻、桂花糖、豆沙馅,咸的是肉丁、冬笋丁、香菇丁、豆腐丁、腌菜,看着粗糙,味道却是纯正,口感细腻。丽水的朋友和同学也是源源不断地输送,反正冰箱里长年不断。丽水的清明粿做功考究些,按柳叶饺的包法包,一只只像工艺品。对我而言,最喜欢的是松花粉做的清明粿,它最具有丽水特色,滑糯微甜的质感,清新自然的香气,是春季绝不能错过的特定食物,一口咬下去,满满的春天味道。

  清明粿吃起来简单,做起来不容易。通过采集田间的鼠麴草或艾草清洗捣烂挤压取汁,同晾干的水磨糯米粉、大米粉拌匀揉和成皮,然后包馅制作成软式点心。特别是松花粉做的清明粿更是多了一道收集松花粉的工序,松花出现的时间很短,还需要天气配合。传统的工艺制作过程相对繁杂,这个过程经过时间的沉淀,最终呈现出来的结果是美味的。这本身就代表了尊重和传承千年的农耕文明,以及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感恩。不像机器做出的口感千篇一律,自己手工做出的美食始终是最符合我们口味的。清明节做清明粿除了是一种文化传承外,更是一种爱的延续。小小的清明粿有着特殊的意义,是亲情的温暖,是朋友的问候,是邻居的温馨。这不仅仅是食物的力量,更是文化的力量。不管馅料怎么变,我们一看到清明粿,还是会联想到“清明时节雨纷纷”,知道缅怀感恩的时节到了。

  2022年之前的清明粿是一种纯粹的乡愁记忆。吃着今年的清明粿又多了一层缅怀,一种深深的思念,让我们想起远离我们的亲人。随着清明时节的临近,这种思念的感情越来越浓。这是岳父家第一个没有岳母的清明节,93岁的岳母在去年母亲节来临之际悄悄地离我们远去,留给我们的只有思念和牵挂。追念慈母,无限感慨,只能用诗来表达心中的思念。“清明时节倍思亲,万缕依稀入梦频。夜雨敲窗常洒泪,孤灯问语路无津。”“独照窗前两泪垂,徘徊月影怅追随。天涯咫尺难离聚,万语千言诉与谁。”“凭栏望月泪沾襟,寄语含哀独自吟。梦里思亲人不寐,潸然把酒苦相寻。”今后的清明节一定不会忘了清明粿,它的味道里又多了一种浓浓的思念。(市区 程丽平 64岁)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2-03-31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307370.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