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副刊瓯江派

谭宅往事

  纪江明(松阳)

  从清道光十二年(1832)开始,丽水县连续四年,大雨、大旱、大雪接踵而至。

  灾祸联袂,百业萧条,民生凋敝。丽水城里有两个人为此忧心忡忡,焦思竭虑,夜不能寐。

  第一个人是处州知府于尚龄。经年灾祸,处州府公帑捉襟见肘,既要修复灾毁水利设施,又要赈济食不果腹的灾民,于尚龄绞尽了脑汁,操碎了心。

  第二个人是处州城的首富谭学贵。

  谭学贵祖籍地江西南丰,素有种植苎麻和编织夏布的传统。清乾隆初,谭氏先祖至处州城贩卖夏布。那时,丽水鲜少种植苎麻,更别谈用苎麻织成的布料,夏季衣着,凉爽适人。

  一招鲜,吃遍天,谭氏在处州城迅速拓展了市场。经过第二代、第三代的接力经营,谭氏后来居上,开出一家又一家商铺,铢积寸累,成了处州城里首屈一指的富豪。仅在比邻处州府衙长约30米的高井弄,谭家就开了两间当铺。

  谭氏在商业上高歌猛进时,一直为社会公益出资。《丽水县志》记载,道光五年(1825)丽水县在东岳庙右设义仓,由谭景兴经营;道光十四年(1834),谭学铭独资捐修处州城墙。县志评价“可以谓难矣”。

  谭学贵之所以在床上辗转反侧“烙大饼”,是接到了知府于尚龄到府衙一叙的邀请。于尚龄话说得很委婉,谭学贵心里却清楚得很,知府大人礼下于人必有所求。

  忙碌了一天,谭学贵身心疲惫,却毫无睡意,干脆起床点起蜡烛,让人去把大哥谭学铭请过来。谭氏到谭学贵这一辈,是第四代,共有6个兄弟,其他兄弟埋首经营,对外打点都是谭学贵和谭学铭两人。

  谭学铭姗姗来迟,可能已经睡下了。谭学贵招呼大哥坐下后,告诉说知府让他明天去府衙。

  谭学铭一听,表情立刻凝重起来。旱涝叠加,城垣坍塌,堰渠溃败,瘟疫流行,百姓生计维艰,官府四处向城内富户劝捐。去年维修城垣,几乎耗尽了谭学铭的所有积蓄。这回知府于尚龄相邀,肯定将主意打到了谭学贵的身上。

  “于大人想让你做什么?”谭学铭小心地问。

  “具体没有明说,只是让过府一叙。” 谭学贵愁眉苦脸地回答道,“不过我猜测,他想让我赈济灾民。”

  “那可未必。去年底城垣刚修毕,于大人又为好溪堰渠淤堵烦恼。” 谭学铭摇摇头说。

  “好溪堰渠疏浚可以缓一缓。灾民进城可是一日都耽搁不得。” 谭学贵说,“灾民饥肠辘辘,保不准会干出什么事,这应该是于大人最头痛的。”

  “有道理,有道理。” 谭学铭点点头问,“你想开粥棚,还是捐银两?”

  “两样都不愿意做。” 谭学贵见谭学铭一脸疑惑,解释说,“大哥听过升米恩斗米仇的故事吗?”

  谭学铭点点头,问:“但于大人开口了,你能拒绝吗?”

  谭学铭替弟弟担心,谭家几代经商,说诚信经营,其实是小心翼翼;说童叟无欺,其实是赔尽笑脸;说来的都是客,其实谁都不敢得罪。更不要说面对掌握生杀大权的一方要员,就是衙门的胥吏,也要点头哈腰。

  “一有灾情,就要我们出钱,永远没个头啊。” 谭学贵喟然而叹。

  “这就是我要子侄们刻苦攻读的原因。” 谭学铭认真地说,“你我一辈,要继承父业,无暇诗书,取不得功名,尽受官吏士绅欺凌。”

  “是啊,富而不贵,囊中钱财,有如他人之物。” 谭学贵感叹说,“我也不希望下一代从事商贾,让他们去读书求取功名或从儒吧。”

  “说说你的想法吧。” 谭学铭见弟弟眉宇渐渐舒展,知道他心中有了主意。

  “读书要有经济支撑,我们要购置店铺房屋,供下一代居住和租赁,让他们心无旁骛去从儒。” 谭学贵盯着大哥的眼睛说,“我们应该倾囊而出。”

  “你这个想法很好,假如我早几年就置办,于大人也不会盯着我的钱袋了。” 谭学铭后悔地说,“不过,既然他已经邀约了,你怎么应付?”

  “我想联合兄弟们,在晏公巷盖房子。” 谭学贵挥一挥手说,“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谭学铭一下子反应不过来。

  “凡愿来做工的,每天都可以免费吃饱饭。” 谭学贵慢悠悠地说,“我们可以适当延长工期,慢工出细活。对家有老弱拖累的,再给予一点接济。”

  “这个办法好。一举三得。既遵从了于大人的意愿,为他解了大部分忧,又赈济了灾民和家人,更为自己办了大事。” 谭学铭一脸欣然,“我支持,其他几位弟弟我去动员。”

  清道光十六年(1836)、道光十七年(1837),两年间,谭氏六兄弟在晏公巷盖了五幢砖房。其中两幢保留至今,是丽水城里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谭家从第五代开始,由商转儒。谭学贵的长子谭献,为清贡生。先在谭宅举办私塾,集本族亲友及闾邻之女入学,开府城女子就学之风。后任处州中学堂总理,成了丽水中学的第一任校长。谭献长子谭云黼任处州中学堂监督,次子谭云黻、五子谭云陶、六子谭云陔都曾在处州中学任教。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2-03-23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306257.html 1 3 谭宅往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