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手工制作是小学美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激发小学生的美术创作灵感,培养其良好的个性思维。基于“双减”政策要求,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入手,研究小学美术创意手工制作教学策略,旨在践行“双减”政策,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双减”政策的出台,有效减轻了小学阶段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能够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小学美术手工创作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使之能够发挥自我创作能力,根据教师的指导完成手工制作,促进自我创新实践能力提升。
开展创意手工制作教学活动,能够打造完备的美术教育体系,从而提升教学质量,顺应“双减潮流”,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为其日后的创新发展提供保障。以下是笔者在日常美术教学中的一些实践。
善于从生活中获取手工灵感
创新需要灵感,而小学生的灵感往往源自于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手工元素,继而践行“双减”政策,启发学生的手工创作灵感。
比如,在《剪纸喜花》一课的教学中,首先,展示喜庆的窗花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手工剪纸元素,使之能够感受到喜花的纹理和色彩美,获得灵感并产生手工制作的积极性。其次,从结构特点分析“喜”与“双喜”的区别,指导学生按照“画、折、剪、贴”的步骤,用折剪法进行手工创作,适当融入不同的生活元素,使之能够在生活中获取手工灵感,掌握剪纸技能。最后,教师要运用好课上点评和课后服务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作品,根据标准进行活动评价,要帮助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明确喜花的特点和意义,了解生活中的喜事习俗。
让学生放飞手工的思维
手工制作离不开个性的思维,而顺应小学生好奇、活泼的天性,可以让其在手工制作中放飞思维。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立足“双减”政策要求,从兴趣入手来放飞学生的手工创新思维。
比如,在《生肖贺卡》一课的教学中,首先,用“十二生肖”典故引入贺卡制作课程,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生肖与手工贺卡建立起联系,激发其学习兴趣,强化其个性发展意识。
其次,介绍单页、折叠、开门、立体、抽动式等贺卡形式,引导学生热烈讨论贺卡的应用场景,放飞其个性思维,使之能够明白贺卡可以用作庆生、祝贺等,并产生动手制作的兴趣。最后,以示范的方式,讲解贺卡制作步骤“构思、折叠、描图、上色、裁剪、填词”,让学生充分发挥个性思维,创造属于自己的生肖贺卡,使之能够独立完成创意手工制作,提高创新能力。
小学美术创意手工制作教学质量,能够对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美术教师要明确“双减”政策要求,深度调动小学生的手工制作积极性,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贯彻落实“双减”政策,这样才能显著提升小学生的美术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