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桑榆乐活

坚持“书一定要有人读,才能体现其价值”的理念

宁波92岁老人捐赠2500余册藏书

  2500余册藏书,其中不乏《笔记小说大观》(1-438册)、《钦定佩文韵府》(1-200册)这样珍贵的藏书。家住舟山、今年92岁的严万浩先生决定把它们捐赠给宁波市档案馆。这是近年来宁波市档案馆首次开展跨地市捐赠,同时也是近年来个人藏书捐赠量较大的一次。

  日前,严万浩先生藏书捐赠仪式在舟山市百叶颐养院举行。严万浩先生及其家属、宁波市档案馆工作人员、社会各界代表汇聚一堂。

  “严先生生活在舟山,为何选择将藏书捐赠给宁波市档案馆?”这无疑是参加这次捐赠仪式大多数人心中最大的疑问。严万浩先生的小女儿严越说,父亲出生在宁波余姚,自幼父母双亡,一度以放牛为生,日子过得十分清苦。15岁加入新四军浙东纵队,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解放后响应组织号召,奔赴舟山定海支援建设,并在舟山扎根。

  “一直以来,他都为自己没能为家乡建设、发展做贡献而心存遗憾,所以这次决定把藏书都捐给宁波市档案馆,既回报家乡,也很符合宁波‘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城市气质。”严越说。

  一口气捐赠2500余册藏书,其中不乏像《笔记小说大观》(1-438册)、《钦定佩文韵府》(1-200册)这样的“宝贝”。如此“大手笔”,跟严万浩先生一直以来“书一定要有人读,才能体现其价值”的理念有关。

  在严越的印象中,父亲是个十分爱读书的人,年轻时最爱逛的就是书店,哪怕是去外地出差,风景名胜可以不看,但当地的书店尽量要走一走;家里的藏书越来越多,也曾有人出高价收购,但父亲都舍不得卖,每年还要花大量时间对藏书进行养护,甚至还专门花了近一年时间对线装书重新整理、装订。

  正是在严万浩先生的言传身教下,他的子女们在少年时也从来没有放弃过读书,“耕读传家躬行久,诗书继世雅韵长”的家风一直在家族中一代代传递。“这次将藏书捐赠出来,也是希望让更多人有机会看到父亲的藏书,体会到读书的意义。”严越说。

  “在接下来计划举办的宁波市档案馆档案资料征集成果展中,我们也将向社会公众展示严万浩先生的部分藏书。”宁波市档案馆馆长鲍娴萍说,有很多“宁波帮”人士年轻时在外闯荡,留下了很多书籍、手稿等文字资料及实物,记录的档案、资料、史实并不只限于宁波,今后宁波市档案部门将尽可能多“走出去”,也希望社会各界,尤其是更多“宁波帮”人士捐献档案资料。

  据《宁波晚报》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2-03-10 坚持“书一定要有人读,才能体现其价值”的理念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304665.html 1 3 宁波92岁老人捐赠2500余册藏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