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一辆卡车压断了我的左腿,那时我只有6岁,觉得没多大事,还以为被截去的腿,有一天会长出新的。直到上学后,看着别的小朋友自由地上下学,而自己每天都由爸妈接送,尤其是其他小朋友春游时,自己只能呆在家里,才明白失去一条腿的不便。
不过我从小就是一个乐观而且要强的人,伤好后就“拄”着小凳子和小伙伴们玩成了一片。上小学时,身边的小伙伴都学会了骑自行车,看着同学们骑车驰骋,我心里羡慕极了。于是,我背着家里人偷偷学习骑自行车,在无数次的摔倒之后,终也于可以用一只脚骑自行车满街跑了。
在成长的路上,因为失去一条腿,我错过了许多精彩,也经历过很多无奈,但我始终坚信,尽管身体有所残缺,依旧能够发光发热,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中学毕业后,有一次朋友拉着我去歌厅玩,我第一次拿起话筒,唱了几首当时的流行歌曲,一下就把朋友“震”住了。歌声得到身边人的认可,我无比开心,从此便爱上了唱歌,还在歌厅找了一份音控的工作。
那时的残疾人大多都待在家里,我找到一份工作已经很满足了。当时拄着拐的我还有一点自卑,上班时都待在音控室里。直到1994年,龙泉市举办“十大歌手”比赛,歌厅的朋友极力鼓励我去参加,甚至还给我出了报名费。
第一次登台演出,我的心都卡在了嗓子眼,但是旋律一响起,我就不自觉地投入到了演唱中。在这次比赛中,我成为了“十大歌手”之一。
登台比赛不仅让我信心大增,还让我遇到了人生中的“伯乐”。时任龙泉市残联副主席季淑珍听了我的参赛歌曲后,深受感动,把我的情况反馈到了省残疾人艺术团,经过选拔我被成功录取。
到了艺术团,老师建议我学习跳舞,但被我立即拒绝了。走路都要拄着拐,还怎么跳舞呢?我当时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老师就找来别的残疾人跳舞的录像带放给我看,看着和我一样的残疾人跳出优美的舞蹈,我的内心激动不已。
于是我放下拐杖,开始学跳舞,不知道摔过多少次受过多少伤,终于,我学会了用一条腿完成前滚翻、后滚翻、侧转720度等高难度舞蹈动作。不仅如此,我还尝试小品、音乐剧等表演形式,艺术道路越走越宽,不仅到全国各地,还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法国等地演出。
2008年,北京残奥会献礼大片《绽放》来团里选角色,我试镜后被选为男主角,心里别提多激动了。但是和在舞台上表演不同,第一次面对镜头,我紧张得浑身是汗,平静了好久才说出一句台词。电影完成后,我的心里无比自豪。
当年9月9日,北京残奥会新闻中心举行《绽放》新闻发布会、首映式,我和其他主创人员一起参加并接受了各大媒体的采访。参加这部电影的演出,最大的感触就是比以前更加自信了。虽然残疾人在生活、运动等方面不如正常人,但如果能坚强面对,加倍努力,克服困难,绽放生命,一定会做得和正常人一样好,有时甚至更好。
这次参加北京冬残奥开幕式,和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站在同一个舞台上,我也觉得特别激动。尽管我们的身体有残缺,但依然能展现运动的激情,能活出精彩的人生。
这些年来,我一直专心于文艺创作、表演,遇到有天赋、有理想的年轻人,也会推荐他们参加表演。这几年,国家对残疾人越来越重视,各种无障碍设施和福利政策越来越完善,残联还会定期举办歌唱、舞蹈、摄影等文艺培训,我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越来越充实和幸福了。 记者 谢佳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