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然(市直)
除夕八点整,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几个孩子在村头的柏油路上蹦达,我坐在村口大石头上抬头望,除夕的夜却是漆黑且冷清。
今年的年味有点淡,大抵是少了往年漫天灿烂的烟花。自从禁放烟花的规定发布之后,许多地方烟花都成了滞销产品,几箱大型的烟花整齐被封装在盒子里,里面的火药连同我的心一样苦闷。今年的除夕注定是一个看不见星星的天。
我摸出手机随手发了一条朋友圈:没烟花,年味好像有点淡。
奶奶在屋里招呼着我回房间,我也不想对着黑暗自封没趣,意犹未尽的拎着燃烧干净的仙女棒回到了房间。一进门,暖气夹带着饭香扑面而来,暖暖的房间响起了温暖的声音。
“宝贝,烟花少了不习惯了是吗?”
“一点也不好!”至少我是这么觉得。
“不会呢,房子外很冷,房子里很温暖。”
妈妈的安抚,确实让这样的除夕温暖了些许。我随口问了一句:“我记得去年烟花也没管那么严呀,今年这是怎么了?”爸爸插话道:“这不是减少火灾隐患和环境污染吗?也好,你们这些孩子也不会整天在外边玩了,来厨房帮忙吧。”正好我也没事,凑着热闹,我挤进了厨房,也挤进了真正的年味里。炒锅在灶台上滋滋作响,炊烟伴随着饭香袅袅而起。母亲穿着围裙,催促着开饭;父亲赶忙张罗着,把饭菜端上桌。人生最幸福的,不过是一家人烟火味里的彼此守候。热气腾腾的餐桌,一家人团圆,笑语满堂,推杯换盏。
“宝贝,房子外面是冷清的,厨房是很热闹哦。”爸爸一边炖着鱼,一边与我说。我似乎开始认可起来这个观点。
往年的烟花确实营造了年的气氛,噼里啪啦在屋外,听到这热闹,小孩大人多少都会出去看个热闹,哪里都是万人空巷,屋里剩下的要么是身体不好的,就是不喜欢热闹孤寂的老人。房外烟花在绽放,爆竹声响遍,剩下的更是房子里的冷清和寂寞了。
但今年不同。今年的烟花开在人间,过年放烟花、燃鞭炮的事情虽然少了,但是大家更多的心思又回到了亲友身上,很久没有如此相处紧密的大人们了。饭桌前奶奶笑盈盈拉着我的小手说:“小石榴,房子外虽然冷清了一些,但是今年是奶奶过得最热闹的年啰!”奶奶满足地笑着。
视线回到了面前的团圆饭上,大人们喝得好像挺尽兴的,一个个面带微笑,满面通红,大家的酒杯碰到了一起发出清脆的砰声,那些最热烈的感情、最美好的故事,永远都藏在一粥一饭的守候和一颦一笑的温暖中。我笑了一下,翻出了半小时前发的朋友圈,轻轻地笑着把它删了。
可能是我反应太过迟缓,并没有注意到年的意义,烟花从不是年味必需品,过年不只于各种仪式,更在于团圆和陪伴。人情的烟火不可淡,不可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