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副刊瓯江派

音 乐

  郑委(市直)

  要是我说自己认认真真学过吉他,也用吉他弹唱过几首歌,估计相信的人不多,连我自己现在想起来也不信,尤其是当我站在镜子前看到自己。按照大部分人的理解,弹吉他的男的,不是帅就是很高,说话温柔、手指纤长就更不必说了。这几样,我可是一个也没沾边。

  那时候周六早上每个人必须要报一个兴趣班,我偷懒的念头占了上风,数学、英语什么的兴趣班肯定是要赶紧远离了,平时都不想学,何况是兴趣班啊。在剩下的课程里面选什么呢?看来看去,几个男同学选了吉他课,我被怂恿一下也跟着去了。吉他老师是我的高数老师,在选课之前我真的不知道他还会弹吉他。前几个月他来丽水,我们几个同学相会,我说到了这事,他说,你来学过吗?我怎么没印象。这也说明,当时我所谓的学吉他,完全是过去凑班级人数的。

  学吉他首先得有一把吉他。当时县城里没有吉他店,由老师代买,我们看图各自挑选喜欢的吉他。吉他到了之后,大家都很新鲜,也非常激动。到了周六的吉他课时,我们就从寝室里背上吉他浩浩荡荡去教室。寝室和教室的路有一点距离,就这点距离,太能满足我的虚荣心了。因为我看到同学们背着吉他的样子真的非常酷,就像是一个穿着铠甲的将军背着大刀,雄赳赳气昂昂,可以随时横刀立马,可谓是英姿飒爽。但是我那时完全没有顾及到自己的模样。那时候,我的身高顶天了只到一米五,人长得又瘦又黑又土气,跟非洲野猴子没有什么两样。一个大吉他扛在背上,可想而知啊,别人看了当然不会想着我是什么将军了,而是可怜的少年包身工又被派去挖矿了的既视感。

  吉他课上,我学得最慢。同学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已经可以用和弦弹唱歌曲了,我还只能用单弦拨《小蜜蜂》《小星星》等最入门的曲子。到了后面,终于学会了《丁香花》《爱的代价》曲子,但是也只能于此了。因为手的笨拙,和弦的音始终按不起来。有一次寝室里没人,我一个人弹《爱的代价》,咚咚咚的,中途室友从外面回来,听我弹了半分钟就说,你这哪是弹吉他啊,根本就是弹棉花琴啊。我听了很羞愧,确确实实是不好听,再加上我这哼唱的声音,但是嘴上却不服,“棉花琴也是琴,我弹我的,不关你的事。”但是说完话,我还是把吉他收起来了,因为我确定自己真的弹得不好。

  后来,吉他兴趣班的人越来越少,本身大家报这种班就是为了能逃避学数学、英语,再加上老师对这类兴趣班管得不像平时上课那么严,来学习的人少了也就显得比较正常。但是到了学期快结束时,学校突然通知兴趣班也要进行考核。这可让我发愁了,我最熟悉的是《小蜜蜂》,后面两首流行歌曲还是吭哧吭哧的。考试时,我总不能弹唱《小蜜蜂》吧,为了考核能过关,我只能在兴趣班上不断麻烦老师,请他帮我看看按的弦对不对,听听唱的音准不准。现在想起来,我那弹棉花似的弹吉他还要让老师一直听一直听,可真难为他了。当然,最后考核时,老师高抬贵手,我过关了。

  因为是师范专业,我们的音乐课也是蛮多的,学的是最基础的视唱和练耳。所谓视唱,其实就是唱歌。有一次唱的是《打靶归来》,这首歌我读初中的时候学过,说是学过,其实就是和尚念经,乱吼一通。音乐老师问,她来弹钢琴,谁来唱这首歌。全班没人举手。音乐老师看没人应答,就自己在台上弹着钢琴,我那时不知道怎么想的,跟着哼唱起来了。没想到这一轻哼,被老师发现了。老师点名,我只好硬着头皮,憋红了脸站起来杵在位置上,随着钢琴的音响起,我开始唱了: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全班哄堂大笑,我的音没在一个调上。老师也是硬着头皮听,弹到了一半,说你先坐下吧,到时候一起唱。我脑门嗡嗡地坐下来,难为情得要死,接下去一个字也不敢出声。

  上面是世界伟大的音乐史中,我遇到的两件小事。因为五音不全,我和音乐活动几乎无缘。在ktv最流行的这十多年,我回顾了下,和同学朋友去的次数屈指可数,在那里我只能是蒲瓜一样坐着听他们唱,有限的几次所谓唱歌,也是跟猪被棍子打了嚎叫或者哼哼唧唧的,每回都是唱到一半,声音就哑了。朋友说,你这是没用丹田发音,用嘴巴干叫,所以嗓子就会很快沙哑。

  哎,我吃不了音乐这碗饭。

  尽管成不了音乐家,但是我在山野上却能敞开喉咙。有时流行歌曲吼几首,但是没有一首是完整的,爱怎么唱就怎么唱,音调跑到对面山岗上也没事。或者是把古诗拿来乱编乱唱,自我感觉也是颇为良好。其实,在山野中,到处是音乐,尤其是鸟鸣,东边一小曲,西边一小曲,很是美妙。还有风吹过树林时,因为速度或者草木的不同,也能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就是大自然的音乐。有一年我读尼采的《悲剧的诞生》,里面谈到酒神和醉神,以及音乐。说音乐就是酒神艺术,可以从中获得审美体验。米兰昆德拉好像也有类似的认识。现在,我对音乐的理解是,你怎么舒畅就怎么唱,如果你唱的时候可以得到自由的体验,那你就唱吧。要是你和朋友一起,在野外这么吼吼叫叫地唱点歌,是一件很轻松、很自由、很有意思的事。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2-03-02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303618.html 1 3 音 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