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西(庆元)
期待中收到了吴丽娟从庆元寄来的散文集《过咏归桥》。花了三个晚上的碎片时间看了这本散文集。我和作者年龄相仿,有22年的乡村生活经验,有很多共同的记忆。
《过咏归桥》是吴丽娟这几年文字的一个集结,也是家族生息的一个写照。细腻的笔触,带着一股淡淡的忧伤。有时候又如一把利剑刺痛你内心最脆弱的地方。全书以一个爱字贯穿,对父母的爱,对子女的爱,尤其对祖母的爱,特别强烈。羡慕作者出生在这样一个以诗书传家的大爱家庭。书里很多文章,引经据典,信手拈来的古诗词对文章增色不少。
作者吴丽娟作为一个古村之友的志愿者,脚步丈量了大半个庆元,也走过无数的廊桥。最深刻的无非是过咏归桥,万事洞察皆学问。对廊桥的来历都如数家珍。作者在过咏归桥的来历是这样考究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论语·先进》,故书名引自此文,真的无巧不成书。
当乡村被城市弱化,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书写了赤膊屋的柔弱,有些古村,有些古建筑也像人一样会老去,像迟暮的老人。写作有时候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至少赋予了一种力量。记忆会迷糊,文字不会。
在老房子里,作者这样写道:“我出生在一座有着近两百年历史的古宅里。在那里,高低错落的马头墙,厚重朴素的青石库门,四水归堂的天井,精雕细琢的窗梗,都散发着独特的气息,它们躲在时光的深处,在我的记忆里流光溢彩。
如果让时光慢一点再慢一点,老房子里承载了我们太多的故事,那里远离尘嚣。那里承载了作者上小学前的幸福时光。更多的记忆来自于对她疼爱有加的祖母。祖母虽没有上过学,用方言给她讲故事,以至于后来作者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超强。祖母一生命运多舛,但从容,充满着大智慧。当祖母以85岁高龄谢世的时候。作者流干了蓄了许久的眼泪,从此世上少了一个亲人。
《父亲》《父亲的生基》道尽人生无常与无奈。爱终于战胜苦难。终云破天开。
羡慕作者,有祖母的宠爱,有父亲的疼爱,还有一个厨艺了得的母亲。美食不仅能治愈胃,还能治愈心情。在密密匝匝的文字里,美食似乎有一种穿越过去的魔力。作者母亲的栗子面,祖母的灰碱粽,还有酒席上的番薯丝儿面。庆元酒席第一道菜,稻田里的秋鱼,父亲香菇寮回来路上买回来的菠萝。作者以文字的方式纪念一起吃饭的人。美食没有贵贱之分,看似和人生无关,但是它们其实都有一个契合点。密密匝匝的文字里展现出来一个丰沛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