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麻东君 通讯员 胡昌清 文/图
昨日下午,丽水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通报丽水公安机关“净网2021”专项行动阶段战果,涉及金额约1.7亿元,抓捕犯罪嫌疑人600余名,并对典型案例进行了通报。
今年以来,全市各县(市、区)公安机关连续破获了一批重特大案件。其中,侦破“四断”类(断卡、断号、断设备、断软件)案件3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87人;侦破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7人;侦破违法支付推广类案件2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9人;侦破网络水军类案件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4人;侦破涉枪爆毒案件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8人。
省督“2.01”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
打击洗钱犯罪集团
梳理400余名嫌疑人名单
2021年1月,莲都区公安分局网安大队(简称莲都网安,下同)接市局下发线索:辖区内有多人资金情况异常,涉嫌为网络赌博、诈骗等违法平台洗钱,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经查,该案系流窜于境外的犯罪嫌疑人在网络上搭建平台,操纵境内涉案人员招揽多个跑分团伙,并由这些跑分团伙操作平台关联的手机端APP,为其他网络赌博、诈骗等非法平台进行资金清洗。
2021年2月,在省、市两级公安机关的协调指挥下,莲都区公安分局专案组首先对以高某为首的9名跑分团伙成员实施了抓捕。经审讯和调查,专案组进一步掌握了该团伙上游犯罪情况,并于4月中旬对侦查发现的30多名嫌疑人进行了第二次集中抓捕,对查明的境外犯罪嫌疑人进行上网追逃。
该案实现了网络跑分平台的全链条打击,截至目前共移送起诉犯罪嫌疑人40名,追缴违法所得200余万元,梳理出全国各地涉嫌跑分洗钱嫌疑人共计400余名。
警示意义:该案嫌疑人盘踞境外搭建平台,操控境内人员,招揽境内团伙利用APP进行跑分洗钱,是一起典型的提供大规模专业洗钱服务的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件。网络赌博、电信诈骗、色情直播等网络犯罪中“洗钱”是不可或缺的环节,该需求形成了庞大的黑灰产市场,衍生的洗钱手段形式多样。目前,以“跑分平台”为主的“洗钱”方式,大多通过收款码或银行卡号操作,被犯罪分子广泛使用。广大网民应当引起警惕,防止个人收款码或银行卡号被不法分子非法利用!
省督“1.25”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
维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查获非法获取信息900多万条
2021年1月,遂昌网安在网上巡查中发现,有网民在网上公开收集学生和家长个人信息并进行倒卖,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1月25日,遂昌县公安局结合市局下发线索,成立联合专案组进行并案侦查。
经侦查发现,自2017年以来,钟某、毕某、张某三人合伙成立丽水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招聘大量信息收集人员,冒充教育机构工作者加入学生家长微信群,并在微信群内或通过加好友私聊的方式发送虚假报名链接,诱骗学生家长填写学生个人详细资料,非法获取中、小学生个人信息,后利用话务系统核查信息的真实度,将核查后的精准信息存入服务器数据库,再经营销、推广将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以每条20-120元的高价非法售卖牟利。截至案发,该团伙在省内陆续开设了8家类似公司,非法获取公民信息900多万条,非法交易金额1.6亿余元。
4月28日,遂昌县公安局在省、市两级网安部门的协调指挥下,出动警力260余名,在全省5地对该案进行统一收网,一举捣毁了分布在遂昌、莲都、缙云及省内多地的8家涉案公司,摧毁了以钟某、毕某、张某为首的犯罪团伙,共抓获犯罪嫌疑人200余名,其中采取刑事强制措施70余人,现场扣押涉案手机600余部,电脑主机200余台,冻结涉案资金1000余万元。
警示意义:本案表面上是对学生提供教育培训服务,暗地里大肆收集售卖信息非法获利,造成学生家长遭受多头营销却无法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既是对学生、家长权益的严重侵害,也对正常的教育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广大学生家长应当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随意填写、上传个人信息,避免因信息泄露导致垃圾短信骚扰甚至电信网络诈骗等情况的发生。
部督“11.03”特大电信网络诈骗案
打款前确认是不是“真老板”
别再像青田这名财务被骗2400余万元
2020年11月3日,青田县公安局接到青田某公司财务陈某报案,称其被人冒充公司老板、老板娘在QQ上诈骗2400余万元。市、县两级公安机关高度重视,在第一时间成立联合专案组展开调查。
经查,该案为境内犯罪嫌疑人员流窜至境外,在境外雇用国内人员偷渡至境外建立诈骗窝点,经过系统的组织培训后,分别充当“枪手”“工仔”等角色,利用互联网通讯工具冒充企业领导对境内企业实施诈骗,在获取公司财务人员信任后,远程操控财务人员将公司账户资金转到指定账户,再通过虚拟币交易、POS机刷卡套现、取现等洗钱方式非法获利。
案发后,丽水市、县两级公安机关累计出动500余名警力,先后3次开展集中收网行动,成功捣毁了以“马某”“黄某”为首的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团伙。该案共抓获犯罪嫌疑人56人,扣押银行卡200余张、手机90余部,累计追回赃款400余万元,冻结资金560余万元,同时带破全国同类案件31起,涉案总价值4500余万元,其中百万元以上案件5起。
警示意义:该案为一起典型的“冒充公司领导”电信诈骗案件,犯罪环节多、隐蔽性强,每个环节都涉及相应的灰黑色产业链,社会危害性极大。“11.03”案件实现了对犯罪环节的全链条打击。企业财务人员应当从本案中吸取经验教训,从源头避免上当受骗。
部督“11.6”侵犯著作权案
保护知识产权
查获侵权作品资源48万余部
2020年11月4日,松阳县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向县公安局报案称:接到网民匿名举报,反映购买的百度网盘“价值提升学院26”共享群里有大量的侵权作品资源。
11月6日,松阳县公安局成立“11.6”专案组,由网安大队牵头侦办此案。2020年12月22日专案组在贵阳、南昌、杭州等地收网,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2名,扣押涉案客户手机号码14万个,知识付费类音频视频48万余部,资源大小共计50TB,涉及100多家权利人企业的教育辅导、理财知识、有声图书等数千种课程,取得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重大战果。
警示意义:该案是在互联网领域打击侵犯知识产权案件的典型成功案件,2021年3月,“11.6”侵犯著作权案被列为全国“扫黄打非”部督案件,并入选浙江省知识产权类十大精品案件。工作中我们发现,类似的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在电商、贴吧等平台上还不同程度存在,该案的成功侦办势必对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形成震慑,对国家保护知识产权的倡导作出实践贡献。
信息化大数据推动人们日常生活前所未有的改变,同时也给违法犯罪活动创造了更多的条件,给社会综合治理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时刻保持网络安全意识,强化防护意识和措施,防止个人信息泄露,同时积极抵制网络低俗信息,协同净化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