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先生曾说过,“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在我从事班主任工作的10年里,我始终坚持爱的教育。我觉得,一个人只要心中充满爱,他就会生活得开心快乐。
一场男女生矛盾引发了班级辩论
我们班有50多个孩子,这些孩子个性鲜明。记得上一届学生,班级里男孩占“上风”,每天都有学生为一些小事吵闹,疾言厉色。一天,女孩子终于忍受不了男孩子的压迫,决定集体“信访”,我看了后非常震撼。小小年纪,如此猖狂。当天下午,我叫来了班里的几位“黑社会老大”,语重心长地教育了一番,个个在我面前流下了悔恨的眼泪。原本以为这件事就此罢休,班级里会天下太平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我一进教室,发现班级里气氛不对劲,女孩子耷拉着脑袋不吭声,男孩子则对女孩子怒目而视。当我问及发生什么事时,几位女孩子一边抽泣一边说:“昨天放学的路上,他们几个拦住我们女孩子,说从此和我们势不两立,还动手打人,说粗话……”女孩子的话音刚落,男孩子们立即反驳,说:“她们女孩子也有错,为什么只说我们的不是!”一场激烈的“辩论赛”开始了,我只是在一旁静静地听着。
20分钟过去了,我也差不多知道事情的原委了,于是我打断了他们的辩论,请他们各自冷静一会儿,听我说两句。他们见我发话了,都安静了下来。我并没有马上判断谁是谁非,而是给每个孩子5分钟时间静下来想想,在这件事情中,自己有没有做错的地方。
我呢,利用这5分钟,去办公室拿了一些气球。他们见我手里拿着气球,感觉很好奇。我说:“我们每个人的心里经常会产生一些怨气和愤怒,如果这些怨气和愤怒长时间停留在我们的身体里,会影响我们的健康。接下来,请听我讲一个故事,如果听完了这个故事,你心中还有怨气和愤怒,就请你们把气都吹进这个气球里,怨气越多,就吹得越大,直到气球吹爆为止。”听了我这番话,孩子们马上振作了精神。
一个小故事化解了学生心中的怨气
于是我对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次,有位老师问小朋友:“你们有讨厌的人吗?”小朋友们有的不吭声,有的点点头。接着,老师发给班里每个孩子一个纸袋,告诉他们:“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请你们把你所讨厌的人的名字写在纸条上,也可以用符号代替。每天放学之后,请大家到路边找一些石头,回去把这些写着名字的纸条贴到石头上。把你非常讨厌的人的名字,贴到大一点的石头上;一般讨厌的人,贴在小一点的石头上。每天,你都把‘讨厌的人’放进这个袋子里,带到学校里来。”
小朋友们听了,感到很有趣,放学后,他们都抢着到处去找石头。第二天一早,孩子们都带着装有石头的袋子来到学校,你一言我一语地相互讨论着……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有些小朋友袋子里的石头越装越多,他们自己几乎都快提不动了。
“老师,拎着这些石头来学校真的好累啊!我都快累死了!”小朋友们开始有些抱怨。老师笑了笑,对孩子们说:“既然拎着这些石头很累,那就放下这些石头吧,以后也不要再往里面放石头了!”
小朋友们都很诧异,为什么不搜集了呢?
“孩子们,讨厌一个人,就等于在你的心头加了一块石头。你讨厌的人越多,你就越觉得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宽恕别人,不要把小事儿记在心上……”
学生学会宽容班级更和谐了
故事说到这儿,很多孩子都低下了头,似乎已经感悟到我说这个故事的用意了。
是啊,宽容是一剂健康的良药,宽容是一种美德。我把这个短小而富有深刻寓意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许多孩子纷纷表示要丢弃心里那些石头,不再记恨别人了,但还是有少部分孩子难以放下怨恨,于是我把准备好的气球分给他们,他们鼓起腮帮涨红了脸拼命往里面吹气,直至把气球吹爆,全班哄堂大笑。这一笑,所有的烦恼和怨恨都随气球的爆炸声烟消云散了。
为了让班级的凝聚力更强,活动之后,我特意走访了班级里几个“核心人物”的家庭。和家长一起聊了很多关于孩子在家中的表现,我对家长提出中肯的意见,并把孩子在校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知家长,家长们也表示会积极配合学校、老师的工作,多关爱、多鼓励、多表扬孩子。之后的班级再也没有男女生的争吵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