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直 一言
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劳动教育是成长成才的题中之义。
日前,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积极探索具有先行示范作用和浙江辨识度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模式,全面构建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为依托的开放协同的新时代浙江劳动教育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孟子》中就有“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的记载。勤劳创业、耕读传家是中国教育的重要内容,“劳”与“学”在历史上从未分离过。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儿童劳动教育应谋求手脑相长。长期以来,劳动教育融入改造自然、创造历史、发展自我的过程中,发挥了兴国利民的重要作用。
应该看到,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一些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劳动教育课或劳动实践课,有的学校即使开设了,也没有很好地去认真抓细抓实。而作为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偏重于抓孩子的文化课,却忽视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从小到大,有的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使孩子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
凡属教育,关键在人。对于孩子们来说,不是天生就会做各种各样的事情,而且要从一开始不会做到会做,需要从小开始不断引导和培养。如果家长从来不去教孩子怎么去做,那孩子就永远也学不会。除了学校要认真抓好学生的劳动教育以外,作为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适当地对孩子进行一些劳动教育,让他们学会做一些事情、经历一些磨炼,对他们的成长是有利无弊的。
劳动教育直接决定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落实《意见》要求,大力开展劳动教育,一方面要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增强对劳动创造幸福的理性认知和实践自觉。另一方面,要创造机会和条件、创新内容和形式,通过丰富多样的劳动实践,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大力弘扬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相信,只要这样坚持做下去做到位,就一定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在劳动中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