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遂昌 唐诗奕
据晚报报道,在市区的括苍小区里有一间水电煤气、油盐酱醋全免费,并且24小时向病患家属开放的爱心厨房。而爱心厨房的创建者沈女士在最近收到了一封让她每次读都要潸然泪下的感谢信。这封仅有十行字的感谢信是一名40多岁的白血病患者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写下的。虽然写的内容并不多,但在字里行间,还是可以感受到爱心厨房在他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帮助。生老病死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却可以选择在有限的生命里去做更多的事。
据了解,为了让常年就医的患者能够吃上可口又便宜的饭菜,今年2月,沈女士把自家的柴火间整理了出来,办成了这间小小的爱心厨房。从那以后,每天中午爱心厨房都会充满着热闹的烟火气息,而在这9个月的时间里,有超过9000人次在这里烧饭,平均每个月都有1000多人次。虽然爱心厨房的面积并不是很大,但在这里凝聚着的爱心却是无限大的。来爱心厨房的,除了有患者的家属会在这里烧饭做菜外,还有一些专程坐着轮椅过来道谢的患者,以及一些悄悄过来送米、送油的热心市民。也许大家本身是相互之间并不认识的,但通过爱心厨房这一媒介,慢慢地也就认识了彼此。据说,欢声笑语是爱心厨房里最常有的调味品。
有人会觉得,爱心共享厨房的开设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病人家属烧饭做菜的日常需求。而我却觉得,开设的爱心共享厨房更是一种对病人精神上的支持。肉体上的病痛折磨是我们无法消除的,但来自他人温暖的关心与支持却能够帮助缓解精神上的压抑。生老病死是人这一生不可逆的改变,但最让人感觉到无奈的还是自己的内心对外界的封闭。就像这次给沈女士写感谢信的白血病患者,8年的化疗生活让这个身高一米七五的男子消瘦到体重只有80几斤,在漫长的化疗岁月中,虚弱、无助等一系列的负面情绪让他的脾气逐渐变得暴躁,而一次沈女士在爱心共享厨房里炖的雪梨汤却让他那颗已经灰暗了的心重新感受到了温暖。
我们渴望活在一个温暖的社会里,那么也就应该要尽全力地让自己成为一个温暖的人。沈女士开设的这个爱心共享厨房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与肯定,而我们其实也能够像她一样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这个世界带去更多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