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念白勺杂谈

  □ 市直 一言

  本报消息,近日发布的《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报告》显示, 2020年丽水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值)达87.8,连续18年排名全省第一。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值得一提。

  美丽丽水,不只在外表,还在于发展过程的高质量、高效率。多年来,丽水高标准打好治水升级战、蓝天保卫战、危废清零战、净土保卫战四场战役,可以说在寻求高质量、高效率的发展上下足了功夫,全市人民在分享发展红利的同时畅享新鲜的空气、阳光和水。这些尝试不仅将丽水的生态环境建设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也告诉我们,建设“美丽丽水”,路就在我们脚下,只要努力就能够到达。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既不是地球这个生命庄园的“地主”,也不是生命金字塔顶端享有特权的“贵族”。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人类才有未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发展才有根基。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美丽丽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仍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推进绿色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要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方向,以融合发展方式,发展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的业态。突出绿色金融在推动绿色发展中的血液作用,以资本为纽带、以资产化为方法、以资本化为杠杆,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建设,实现绿色发展。

  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综合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加快水污染防治特别是重点流域和区域性水污染防治,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扩大环境容量和优化人民群众的生态生存空间,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丽水。

  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以生态良知与生态正义为导向,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努力构建健康安全友好的自然生态格局。通过打造生态廊道和织密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健全耕地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在生态保护中培育生态产业,靠山养山,靠水养水,发展生态经济,实现民富地美。

  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制化的监管轨道,实施好在全国率先印发的丽水《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发展规划》,强化党政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意识,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形成严格的生态文明监管方式。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1-11-10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289076.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