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市直)
诗是什么?吕叔湘说:“诗歌是最精炼有力的语言创造。”《诗刊》里说:“诗是直感的抒发与胸臆的喷涌和流淌。”我国典籍浩瀚中的爱国诗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载体。常吟经典诗词,可以拓展视野、丰厚人生、润泽心灵,收获深刻的启迪与潜移默化的滋养。随手采撷几瓣,读来令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所写的《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描写了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战斗成长的过程。全诗仅40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战斗气氛,笔力雄劲。诗一开始,诗人运用夸张手法,以一个“照”字渲染了边境告急的形势:战争的烽火已照到长安,这自然给人以心中不平静的同感。接着,描述了将帅领兵出征的情景,并巧妙地用一个“绕”字勾画出唐军神速挺进、主动出击的场面,但见大雪纷飞,模糊了军旗上的图案;又闻战鼓咚咚,与呼号的风声混在一起,惊天动地;最后一句抒怀,“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若能投身行伍,保家卫国是何等光荣!诗作表达了唐代知识分子为国建功立业的心愿,更展现出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
唐代另一著名诗人王翰的《凉州词》同样写得绮丽耀眼且铿锵激越: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首诗写得直白而又悲凉。前两句是说,在美玉制成的夜光杯内倒满葡萄美酒,正要举杯痛饮,那催人出发的琵琶声却已在马上一声声地响起。后两句更有一种视死如归、马革裹尸的豪气:我就是醉卧在沙场上,也请诸君不要笑话,自古以来,杀敌征战的将士能有几个人返回家乡?闭目凝想,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舍生忘死的英雄形象,展示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既豪迈又有几分悲壮的情怀。《凉州词》是王翰的代表作。这首诗真实地表达了当时征战边塞的士兵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壮志豪情,同时也曲折含蓄地流露出诗人对战争的怨恨。千百年来,这首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被誉为抗金名将的岳飞所写的《满江红》更是一首气壮山河、光照日月的传世名作。全词慷慨激昂,气势磅礴。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二句,上句表现了作者蔑视功名,唯以报国为念的高风亮节,下句则展现了他披星戴月、转战南北的漫长征程,隐然有任重道远、不可稍懈的自励之意。“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发出了“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的召唤。“莫等闲”句既是激励自己,也是鞭策部下:珍惜时光,加倍奋勉,以早日实现匡复国家大业。多年来,此词激励着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爱国心。抗战期间,这首词曲以其低沉但却雄壮的旋律感染了无数中华儿女。历史不可复制,只要我们不断奋斗、不断努力,就能克服千难万险,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能立于世界强国之列。
“世界永远焦虑,诗却是一种定力。”爱国诗词里有力量。当经常诵读爱国诗词,与作者的生命情感发生碰撞,那些穿越时空的诗心诗意,便能激励我们“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爱国豪情,培育我们“朝来道上看归骑,一片红冰冷铁衣”的战斗精神,陶冶我们“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的高尚情操,给我们美好和希望,给我们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