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洪盛勇
近日,省委印发《认真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就结合浙江实际,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在我省落地生根提出明确要求。
对家庭这一个看似微小的单位出台政策,花力气搞建设,意义重大。
一方面,这是家庭和家人发展的需要。有家就有家教家风的存续。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都来自于家教家风,都来自于家教家风的赓续和传承,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家教家风好家庭文明,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司马谈学富五车,他后来做了汉武帝的太史令。司马谈在临死的时候,拉着儿子司马迁的手,边哭边嘱咐,这就是司马谈的《命子迁》。司马谈希望自己死后司马迁能继承他的事业,更不要忘记撰写史书。司马迁不负父亲之教训,最终写出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名垂青史。可以说,没有司马谈的《命子迁》,就没有司马迁的《史记》。
另一方面,更是关系着国家民族人民的前途。《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与家庭氛围、家教风格、家风传承、家学渊源密不可分,最终都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每一个家庭的前途命运都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是点亮新征程的重要基点。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加强“三家”建设,是党和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部署、打造精神文明高地的坚强支撑、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的有效途径、建设清廉浙江的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题中之义。
加强“三家”建设,需要在家长素质培育上用力。一个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成不成,与家长关系重大。家长用不用力,会不会用力,直接关系到建设成败。而家长用不用力会不会用力,与其本身素质密切相关。所以,需要在家长素质培育上用力。家长素质对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对建设内容要求的认识,对建设举措的掌握等等。多在家长素质培育上用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作用。
也需要在加大政府社会支持力度上用力。尽管家庭家教家训建设看起来是家庭的事,实则更是社会的事政府部门的事。加大政府社会的支持力度,多宣传倡导,多提供在“三家”建设上实实在在的帮助支持,可以给家庭以动力,可以帮助家庭解决实际困难,从而有利于每个家庭把“三家”建设真正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