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杂谈念白勺

  □ 本报评论员 洪盛勇

  老人容易受骗。冠以“中华”“国宝”“皇家”的名头颁发奖牌、入书列传,诱导老人投入少说数百元多则数万元的费用。这骗术不仅榨干了一些老人的退休金,还常常引发家庭矛盾。“新华视点”记者近期调查发现,当前,一些打着“文化”“艺术”旗号的不良社会组织瞄准退休老人,涉嫌以贩卖虚假荣誉实施诈骗。(据本报)

  谁都不愿意自己被骗,老人也是。避开骗局,比较好的办法是多学习。

  老人随着年纪的增大,慢慢地就容易与社会脱节,仅仅凭借过去的知识经验,很难对付骗子的各种招数。怎么办?老人也得与时俱进,掌握新知识,以便识破骗子的手段。而掌握新知识,办法只有不断学习。这就像武侠世界,你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得不断练习武功,最好还要创点绝招出来。

  首先是到报纸等媒体学。报纸以及电视等媒体,刊载刊播的是老人被骗新闻较多,尤其是防骗上更是实时更新。如80多岁的退休职工贺某,收到大量身份不明的社会组织来函1.3万件,其中以号称“国家大型文献组”的来函最多,表示要将其事迹收录进各种“文编”“文集”等,费用达数万元。“起初想着老人退休有个事做也挺好,谁知他越玩越大,除了用光自己的退休工资,还向儿女、亲朋借钱,动辄几万元,多次发生激烈家庭矛盾”。贺某根本不会画画,却被授予“法兰西皇家画院外籍终身院士”的称号。而法国并没有名为“法兰西皇家画院”的官方机构。贺某家中还存有号称国外某市市长颁发给老人的“友好亲善大使”奖杯、奖牌等,奖杯的颁发日期居然为“20019年”,颁奖方还声称“奖牌能拍卖到70万元”。这样的骗局明白人一看便知。但对贺某则不然。因为他重荣誉,因为他对这种骗局缺乏认识。重荣誉本没错,谁不是呢?错的是没有活到老学到老,及时提高自己对当下骗术的认知。其实稍微看看新闻,这样的骗局是很容易识破的。

  其次是向小辈学。家里小辈接收信息多,遇到不明白的可以多向家里的小辈咨询,虚心向小辈学。家庭成员也要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健康、文明、理性的社会活动。

  再次是善于向政府机构求组求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建议,社会组织在入驻各网络平台时,平台应认真核验社会组织及其法定代表人的真实登记信息,并与官方查询平台进行信息比对,在其页面醒目位置对存在风险的社会组织网站和社交公众号进行提示,并及时向有关部门预警。老年朋友遇到“来头大”的单位邀约,要善于向社区、街道、民政部门求助求证,避免上当受骗。

  老年人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学习,相信老年人也能完美避开各种各样的骗局。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1-09-22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282379.html 1 3 /enpproperty-->